健保署砸3億擴大偏鄉全人照護 全臺7縣市3萬人受益
衛福部次長林靜儀今日(2)出席健保署APEC會議「建構以人爲中心的整合式健康照護工作坊」並致開幕詞。 (圖/健保署)
爲縮小偏鄉、都會區健康差距,衛福部健保署2023年起,在花蓮秀林鄉試辦全人整合照護計劃。由於成效良好,健保署再砸3億元,今年1月起在全臺7縣市、9區域擴大試辦,以論人計酬方式,盼促進民衆健康,預計3萬人受惠。
健保署去年8月公告「全民健康保險偏鄉地區全人整合照護執行方案」,正式擴大全人照護至全臺,鼓勵醫療院所組成全人照護團隊,提供健康促進、預防保健、疾病診療、個案追蹤與健康管理等多元服務。當醫療院所達到健康管理指標、醫療照護指標、其他政策鼓勵指標,就能得到回饋點數。
健保署代理署長龐一鳴。(李念庭攝)
健保署代理署長龐一鳴今日說明,此計劃預算3億元,自今年1月擴大試辦,在全臺健保6分區、7縣市9鄉鎮區域陸續執行,包括花蓮縣秀林鄉、連江縣北竿鄉、桃園市復興鄉、高雄市桃源區、那瑪夏區、茂林區、嘉義縣大埔鄉、宜蘭縣大同鄉、南投縣信義鄉,預估照護人數約3萬人。
花蓮慈濟醫院率先試辦全人照護,花蓮縣秀林鄉衛生所主任田惠文說明,全人照護模式就是以全人爲中心,結合整合平臺、全程照護、全隊合作及風險因子全健康照顧模式,與傳統針對疾病治療不同,更重視身心靈全面照顧。以原鄉長者爲例,團隊不只治療病症,也會評估家庭支持與社區資源,關注回家後的生活方式與慢性病控制。
衛福部健保署今日(2)舉辦「APEC建構以人爲中心的整合式健康照護工作坊」,邀請澳洲、加拿大、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越南等,8個亞太地區APEC經濟體合作伙伴代表,探討以人爲中心的整合式健康照護、數位科技強化整合式照護服務等主題。
衛福部次長林靜儀表示,隨着人口快速高齡化,慢性病盛行率持續上升,我國逐漸推動「以人爲中心」的整合照護模式。過去單一處理病人疾病,是以論案計酬方式,但現在要逐步做「質」的提升,例如家庭醫師整合照護計劃,提供慢性病患者全面且持續的整合性醫療服務,提升醫療可近性、提升照護質量。
另外,健保署也積極結合數位科技,強化偏遠及離島地區的醫療可近性。龐一鳴說,偏鄉照顧特別需要科技,如秀林鄉用健保試辦電子處方箋,是全國使用率最高的單位;由於偏鄉人力少,電子處方箋、遠距計劃等從偏鄉開始做,如果偏鄉能驗證成功,導入到市區、其他區會相對容易。
龐一鳴表示,全臺2300萬人中有1000多萬人有下載健保快易通APP,未來也會逐步擴充AI功能,如糖尿病管理、疾病預測、血脂管理等,會陸續導入AI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