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署力推糖尿病及初期慢性腎臟病照護整合方案 新藥9/1擴大給付

臺灣基層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陳宏麟表示,糖尿病照護若能在共病發生前就介入預防,可及早保護患者的腎臟、心臟,減少併發症的風險。記者廖靜清/攝影

國人糖尿病盛行率逐年不斷上升,糖尿病更是引起許多慢性病的主因,健保署積極推行「糖尿病及初期慢性腎臟病照護整合方案」,協助民衆提早治療,遠離併發症風險。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今年3月1日起,已擴大SGLT2抑制劑用給付範圍,原本用於糖尿病,另納入慢性腎臟病及心衰竭治療。

石崇良指出,爲落實「三高防治888計劃」,政府力拚2030年降低三高相關慢性病標準化死亡率三分之一。除了癌症,三高相關疾病的死亡率、健保費支出也佔排名之列。今年3月,健保擴大給付SGLT2抑制劑,俗稱「排糖藥」;9月1日起,也納入新型降血脂治療藥物PCSK9,降低膽固醇。

「PCSK9的藥價昂貴,其作用機制是增加肝臟對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清除能力,健保給付規範起始治療值從LDL-C 135mg/dL降到100mg/dL,另使用過前面二線降血脂藥物,仍無法達到正常血脂目標的頑固型高血脂。」石崇良強調,新藥事前審查覈準之每次覈准使用時間由6個月延長爲12個月,預計今年9月1日生效。

石崇良說,許多新的藥物幫忙了疾病照顧,「PCSK9血脂調節劑」的健保挹注金額粗估約1.05億元至4.43億元,第一年至第五年受惠人數爲1191人至5005人。除了用藥部分,糖尿病、腎臟病以及三高病患大多有共病問題,衛福部放寬健保給付以及建置家醫大平臺,讓共病照護更爲完善。

石崇良強調,高齡化社會恐增洗腎患者,透過共同風險因子管理,可遏止糖尿病腎病變惡化,臺灣洗腎人口去年出現了近五年來的首次負成長,呈現下降趨勢,擺脫洗腎王國。

臺灣基層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陳宏麟表示,「三高一腎」慢性病佔據近一半的大死因排行,且三高盛行率連年攀升,造成的醫療負擔亦逐年增加。今年元旦起,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下修到30歲,並提供5年一次免費的腎功能篩檢;健檢強調「早篩」,若能及早發現腎功能問題並控制危險因子,可延緩進入洗腎階段。

陳宏麟說,糖尿病共同照護計劃,擴大至慢性腎臟病(CKD)、早期CKD、末期腎臟病前期(Pre-ESRD)及糖尿病腎病變(DKD),根據健保署統計,是否有加入共照計劃,進入洗腎階段的時間至少延後10年。政府114年全面升級糖心腎照護,強化早篩早治觀念,可降低心血管共病、住院與死亡風險。

榮陽安心診所執行長黃維人說,糖尿病的照護觀念逐漸更新,強調血糖數值控制,也要注意心腎胰器官保護。在疾病自我管理照護能力方面,在回診追蹤時 ,記得詢問「糖三髒」,包括血糖控制狀況、尿蛋白與腎絲球過濾率eGFR檢測、觀察平時有無出現喘累腫等症狀。

糖心腎邁入「一站式整合照護」,透過飲食、運動、用藥、衛教等全方位支持,才能真正延緩病程進展。記者廖靜清/攝影

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8月1日起,納入新型降血脂治療藥物PCSK9,降低膽固醇。記者廖靜清/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