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30年財務陷危機 專家提3大改革
今年全民健保迎來30週年,臺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呼籲,應進行改革才能迎向永續。(本報系資料照)
今年全民健保迎來30週年,健保提升臺灣醫療可近性,民衆就醫便利、負擔合理,滿意度達9成以上。但專家指出,醫療需求持續變化,財務限制使得健保窘態畢露,應透過「適度調高保費」、「優化支付制度」、「加速新療法納保」3改革,讓健保真正迎向永續。
臺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說明,全民健保實施後,臺灣成爲「低財務門檻、高可近性」醫療的國家,民衆自由選擇就醫機構,不受轉診制度限制,直接前往醫學中心,迅速獲得醫療服務。但受到財務限制,近年健保面臨許多挑戰與問題。
臺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呼籲,健保應透過「適度調高保費」、「優化支付制度」、「加速新療法納保」3改革,才能迎向永續。(新光醫院提供)
洪子仁指出,健保總額支付制度雖然有效控制醫療費用增長,但也讓健保支出成長率受到抑制。隨着人口高齡化、新藥與新科技的發展、民衆就醫頻率增加,醫療需求持續攀升,健保總額成長率卻始終維持在3.4%以下,導致醫療資源供需失衡。
醫療機構面對支付制度的打折給付,經營壓力增加,醫護人力流失,進一步引發病牀縮減、急診壅塞等問題。此外,健保總額有限,新藥、新科技納健保的速度減緩,也導致癌症及其他重大疾病者治療選擇受限,須自費使用新療法,臺灣醫療可能走向「有錢看得更好、沒錢只能接受基本治療」,違背全民健保原有的公平性。
洪子仁建議,健保改革應迴歸自助互助、風險共同分擔精神,當務之急是提升健保財務韌性,藉由「健保費率適度調整」、「改善健保支付制度,確保醫護人員合理待遇」、「加速新藥與新科技的納保進程」三項改革,才能提升財務永續。
他說明,臺灣的健保費率相較其他國家偏低,應適度提高保費,提升財務穩定性。其中,針對資本利得如股利、房地產交易所得等,應調高「補充保費」費率與上限門檻,讓高財富者承擔更多責任,對於勞力所得者則可適度降低費率,維持社會公平性。
其次,目前醫院營運壓力增加,許多急難重醫護人員離開第一線、醫療人力不足。政府應檢討總額支付制度,調整支付標準,尤其針對住院及急難重項目,調高健保支付標準,讓醫療機構不用依賴「低薪、高工時、高風險、高壓力」支撐運作,提升醫護人員的職業吸引力。
最後,洪子仁指出,健保核心價值,是讓全民享有最新、最有效的醫療技術,但因爲健保預算限制,許多創新療法的納入速度過慢,呼籲政府加速新藥與新科技的納保進程,針對特定疾病,如癌症、罕病,設立專款專用機制,確保新療法及時納入健保,減少病患經濟負擔。
洪子仁呼籲,1995年全民健保創立的核心精神,是「自助互助,風險共同分擔」,有能力者幫助弱勢,健康者協助病患,年輕人支撐年長者。如今全民健保30年,社會應「莫忘初衷」,大衆共同承擔責任,透過適度調高保費、優化支付制度、加速新療法納保,真正邁向穩定和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