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班休息恐有黑數 勞團籲法制化

勞動部迴應減班休息三議題

美國關稅衝擊產業,勞團主張減班休息應立刻入法,並將移工納入《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計算範圍。勞動部部長洪申翰表示,若企業未經勞工同意而實施屬違法,對於勞團倡議,勞動部將評估與研議。

勞動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9月30日,減班休息人數已達8,505人,其中受關稅衝擊人數達7,755人,製造業受衝擊最大,佔整體9成。

洪申翰是在立法院衛環委員會進行報告並備詢時,針對立委指出,部分企業未依規通報減班情形,恐形成黑數。洪申翰坦言,過去走訪企業確實發現,部分公司擔心通報後被公佈名稱而影響聲譽。他強調,勞動部絕不會公佈企業名單,並呼籲企業主動通報,以免影響後續補助權益。

勞團也認爲,目前有關減班休息的相關規定,並沒有法律位階,難以掌握實際人數、查覈無門,建議勞動部檢討《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將移工重新納入解僱人數及積欠工資計算,以防部分企業藉漏洞閃避協商機制、損及勞工權益。

洪申翰表示,目前企業實施減班休息的主要目的是避免直接解僱,若企業未經勞工同意而實施減班休息,確實有違規之虞,民間團體相關倡議方向值得重視,勞動部願意做各種評估與研議。

此外,隨美國關稅效應擴大,部分製造業實施減班休息時,不僅本國勞工受影響,也包含移工,而且勞動部針對受衝擊產業所祭出的僱傭安定措施,移工更不在保障範圍內,加上國內農業勞動缺口的擴大,因此有立委建議,政府應在非常時期開放移工兼職農業,以補足農業缺工並保障其生計。

但洪申翰表示,現行《就業服務法》規定移工採單一僱主制度,涉及修法思考,將再研議。勞動力發展署署長黃齡玉補充,當初法規規定移工僅能有單一僱主的目的之一,就是爲了保障國內勞工就業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