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案施工毀人行道!桃市半年逾百件 民代促加強管理
建案施工常導致周邊人行道和道路破損,桃園光近半年就多達117件通報,市府都發局迴應,已修法要求建商需限期修復,否則不予核發使用執照。圖/桃園市都發局提供
桃園建案林立,許多工地時因大型機具進出、管線開挖,導致周邊人行道和道路破損,光近半年就多達117件通報。民代呼籲開工前應加強審查、協調,並將距離學校較近的工地列爲預警對象。市府都發局迴應,已修法要求建商需限期修復,否則不予核發使用執照,後續也會加強第一線巡查。
新建案周圍道路和人行道,常因重型機具頻繁出入導致損壞,儘管桃市去年8月發佈修正「桃園市建築物施工中維護公共設施管理要點」,要求建商須立刻修復因施工損壞的公共設施,否則要求停工,但據統計,從去年10月1日至今年4月10日期間仍有多達117件通報,引發民怨。
「建商大手大腳、便宜行事,還活在舊思維做事。」議員凌濤表示,他收到多起社區學校反映,包括莊一街富國段99號及慈文國小附近經國路與慈文路段的建案,因大型機具進出和噪音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孩童上下學時更是險象環生。
凌濤表示,各地都曾反映施工破壞人行道和道路,影響孩童通行安全,市府應從事前預防角度出發,進一步設定開工前的協調機制細節,而非等事後損害發生才處理,也建議將距離學校一定範圍內的施工基地自動列爲預警對象。
都發局長江南志坦言,過往營造廠因施工弄壞道路,只要在拿到使用執照前修好即可,導致民衆長期困擾,去年發現問題嚴重後修法,近半年117件通報案件已有22案勒令停工,產生一定成效;未來在學校周邊,也會研議針對規模較大的建案進一步加強管理。
建管處長莊敬權表示,市府持續跨局處合作,由各公所與養工處第一線巡查工地周邊人行道、路面、排水系統等,將違規損害情形通報建管處。
莊敬權說,建管處也經常接獲民衆反映,預拌混泥土車排隊造成大塞車及灌漿時有損鄰等問題,因此未來將研擬修正「桃園市建築工程施工損害鄰房爭議事件處理辦法」,針對校園周邊建案、深開挖工地、超高大樓及在山坡地進行大面積開挖等工程,要求施工前應向周圍住戶辦理施工說明會,強化雙方溝通、減少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