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0擊落法戰機被曝另有因…因低估中製PL-15E導彈射程

PL-15E全比例模型首次現身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取材自觀察者網)

今年5月,中國殲10戰機在印巴衝突中擊落5架法國制的「陣風」(Rafale)戰機,一戰成名,更在全球軍備市場引發強烈迴響。路透披露,「陣風」戰機遭擊落的關鍵原因並非性能不濟,而是印度情報部門嚴重低估了殲10搭載的PL-15E遠程空對空導彈射程。

綜合法廣、觀察者網報導,5月7日凌晨,印度空軍對巴基斯坦發動空襲,巴國空軍出動中制的殲10C「猛龍」戰機應戰,擊落至少一架法制「陣風」戰機,這是殲10首次在實戰中擊落「陣風」機型。據悉,專家估計,這場在黑夜中持續了一小時的空戰,雙方投入了約110架戰機,堪稱數十年來全球規模最大的空中對決。

當時一名巴基斯坦空軍高級指揮員表示,法國製造的「陣風」戰機是印度空軍的王牌,此前從未在實戰中被擊落過。而殲10擊落「陣風」的消息傳出後震驚軍事界,並引發西方高端軍備在面對中國軍備時的質疑。

然而,路透採訪的兩名印度官員與三名巴基斯坦官員均指出,「陣風」性能並非是其被擊落的關鍵,真正原因是印度方面對中國製造的PL-15E空對空導彈射程誤判。

印度官員表示,他們原以爲PL-15E的射程僅約150公里(普遍認爲是其出口型的數據),「陣風」飛行員錯誤地認爲自己處於安全距離,結果在毫無防備之下被「伏擊」。英國皇家聯合軍種研究所空戰專家賈斯汀·布朗克(Justin Bronk)表示:「印度飛行員根本沒想到會遭到攻擊。而PL-15E顯然具備遠程精確打擊的能力。」

巴基斯坦官員透露,擊中「陣風」的PL-15E從約200公里外發射,但印度官員認爲射程更遠。這堪稱有紀錄以來射程最遠的空對空打擊之一。

據瞭解,PL-15E是中國研發的第四代遠程空對空導彈,它具備全天候使用、超視距發射、多目標打擊以及發射後不管等特點,可以對有人機、無人機、巡航導彈等目標進行精確打擊。它採用的是捷聯慣導衛星制導組合、雙向數據鏈修正以及末端雷達制導的多種制導方式,是中遠程超視距空中打擊的「殺手鐗」。

分析認爲,這場空戰不僅在軍事史上具有象徵意義,也可能成爲中國軍工出口的轉折點。因爲「實戰表現」是軍購市場最具說服力的武器。

義大利維羅納安全研究所專家裡瑙多表示,過去刻板印象認爲中國武器類似中國商品,質量通常不高,但如今情況已不同,「這場衝突凸顯中國武器並不遜色於西方裝備」。

中國殲10(圖)在印巴衝突中擊落法國「陣風」戰機,一戰成名。(取材自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