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醫療院所加入刑事鑑定意願低 原因出在:憂不理性報復
嘉義市今天舉辦醫法實務論壇,現場近150位醫事、律師及民衆參加,就醫療糾紛鑑定等相關議題座談。因醫師擔心不理性報復等,嘉義地區目前沒有醫療機構加入鑑定。嘉義地方法院院長陳弘能表示,司法院有新的配套措施,希望嘉義地區能有醫療機構加入鑑定行列。
刑事訴訟法鑑定新制施行後,導致刑事案件中的「醫事鑑定」變得窒礙難行,約有700件停滯;今天嘉義市衛生局、醫師、律師、護理師、地檢及法院等於臺中榮總嘉義分院舉辦嘉義市醫法實務論壇。會中針對醫療糾紛鑑定困境、醫療爭議處理實務、醫事人員危機處理緩起訴戒癮治療實務危機處理及提升醫病溝通技巧等議題分享。
地方法院院長陳弘能「醫療鑑定之困境與挑戰」專題分享表示,醫師因擔心報復,拒鑑定主要在於不願具名、擔心身分曝光。工作繁忙不願出庭說明,不願指認同儕,面對當事人心理備感壓力、鑑定報告被質等。對此司法院新的配套措施,醫師可以代號及真實姓名對照表,鑑定人簽名後彌封附卷,不提供閱覽偵查、審判機關以外使用。也可以遠距離訊問、鑑定人陳述時命被告退庭、開庭個資不記載於筆錄另行封存等方式進行。
他說,目前醫療鑑定機關從北到南至彰化後即直接跳到臺南市,嘉義沒有一家醫療機構參與鑑定,希望嘉義地區的醫療機構也能加入鑑定行列。
在議題互動時有醫師說,到法庭上不只有了解法律的法官,還要面對「很恐怖的律師」,醫師面對病人是專業,但是面對律師是「弱雞」,要如何讓鑑定醫師在法庭上順利陳述說明。也有醫師說,即使醫師在法律上站得住腳,但是面對不理性的家屬,甚至找黑道來,法律在這方面並沒有保護得很好。
陳弘能說,如果有些律師太過沒有禮貌,甚至不尊重專業,審判長會出面制止。若有不理性事件時檢察官會指揮警方做好保護。
嘉義市衛生局長廖育瑋表示,鑑定人所承擔風險遠超過協助醫事鑑定本身,可能導致刑事醫療爭議案件陷入無人鑑定窘境,而曠日廢時的司法訴訟程序,常耗費醫療院所及醫事人員龐大的時間與精力。因此以刑事訴訟爲主的醫療訴訟模式,並非處理醫療糾紛的合適選擇,除過度耗費國家司法資源外,也造成醫方與病方雙輸局面。
爲避免醫療糾紛造成醫事人員、病人家屬、國家社會資源三輸困局,嘉義市醫糾調解委員及醫師公會支持醫療糾紛關懷機制計劃。嘉義市承接南區醫療網「醫預法及醫病和諧促進計劃」,積極輔導南區4縣市醫院建置醫糾關懷機制,讓醫療糾紛尚未爆發或惡化前,即開始介入處置、早期滅火,南區4縣市2024年開始實施醫預法進行醫療爭議調解至目前爲止計182件、調解成功95件、調解成功率達52.2% 。
嘉義地方法院院長陳弘能於論壇中以「醫療鑑定之困境與挑戰」專題分享。記者李宗祐/攝影
嘉義市衛生局長廖育瑋表示,鑑定人所承擔風險遠超過協助醫事鑑定本身,可能導致刑事醫療爭議案件陷入無人鑑定窘境。記者李宗祐/攝影
嘉義地方法院院長陳弘能「醫療鑑定之困境與挑戰」專題分享,螢幕資料顯示嘉義地區沒有醫療機構加入司法鑑定行列。記者李宗祐/攝影
嘉義市醫法實務論譠今天在臺中榮總嘉義分院舉行,現場近150位醫事、律師及民衆參加,就醫療糾紛鑑定等相關議題座談。記者李宗祐/攝影
嘉義市醫法實務論譠今天在臺中榮總嘉義分院舉行,現場醫師就醫療糾紛鑑定等提出討論。記者李宗祐/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