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布袋鹽田溼地保育會議 推動生態永續發展

▲▼ 嘉義縣政府召開布袋鹽田溼地保育工作平臺會議 。(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記者翁伊森/嘉義報導

嘉義縣政府今22日於義竹綠能生態教育館召開布袋鹽田保育工作平臺會議,邀集政府機關、學術單位及生態保育團體,針對布袋鹽田溼地的經營管理相互交流。本次會議有三大提案,分別爲研議改善新塭沿岸支流牆體龜裂導致海水溢流問題、爭取布袋鹽田國家級重要溼地升格爲國際級溼地,以及研議修繕臺17東側四孔閘門,以改善水質與棲地水位的可行性。

新塭沿岸支流牆體龜裂導致大潮時海水溢入九區鹽田,水位難以控制,不僅威脅候鳥繁殖與棲息,也突顯溼地在氣候變遷下的脆弱性。高雄市野鳥學會調查發現,溢流水體帶入大量仔魚、蝦苗及螺類,顯示鹽田具高度生態潛力,但也凸顯需透過修繕與完善的水域管理,方能確保資源永續。

保育團體進一步建議將布袋鹽田國家級重要溼地升格爲國際級溼地,以爭取更多資源投入棲地改善與水域調控,若結合水門修繕與引水功能恢復,不僅可兼顧防洪功能及提升候鳥棲息安全,同時成爲本縣首座、全國第三座的「國際級重要溼地」。

有關臺17東側四孔閘門修繕問題,該水門因長期失修無法啓用,導致布袋鹽田形成「封閉型水域」,雨季時水位過高威脅魚塭與繁殖巢位,乾季則乾涸結晶,造成水質惡化並危及冬候鳥棲息。修繕水門並恢復引水功能,將有助於依候鳥需求調節水位,在防洪與生態保育之間取得平衡。

縣府自109年起每年舉辦保育工作平臺,今年已來到第六年,過去曾針對遊蕩犬隻、水位調控及光電板對鳥類棲地的影響等議題討論,未來將持續透過此平臺凝聚各界共識,守護嘉義珍貴的溼地資源,邁向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