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縣金目鱸爆疫情 養殖戶憂衝擊產銷

嘉義縣是臺灣養殖金目鱸最大產地,最近爆發病毒疫情,家畜疾病防治所附設水產動物疾病檢驗站,每天開門大批漁民涌入排隊,送驗病死魚。圖/嘉縣家畜所提供

嘉縣是臺灣養殖金目鱸最大產地,最近爆發虹彩病毒疫情,許多養殖魚塭感染,嘉縣家畜疾病防治所附設水產動物疾病檢驗站,每天開門大批漁民涌入排隊,送驗病死魚,檢驗人員忙翻天;嘉縣養殖漁業生產區發展協會執行長陳泓碩說,染病魚苗許多來自泰國進口,目前越冬魚苗長大成魚,產地價略下滑,每臺斤60至65元。

家畜所長林珮如說,4月中旬至今,漁民送交東石、義竹水產動物疾病檢驗的金目鱸病例顯著增加,診斷髮現多爲感染虹彩病毒、神經壞死病毒、奴卡氏菌,疫情較往年嚴重,已針對爆發病毒感染養殖戶發放防疫物資,提醒養殖漁民做好飼養管理、生物安全措施,控制病毒傳播降低漁民損失。

金目鱸病毒感染以往大多2吋以上魚只,病魚外觀體色變黑,臨牀症狀大量浮游及死亡,這次病毒感染擴及成魚,常出現魚只暴斃,虹彩病毒無防治藥物,漁民擔心疫情擴散,衝擊養殖金目鱸產業鏈。

養殖金目鱸集中義竹、布袋及東石等沿海鄉鎮,部分魚塭死亡率逾5成,漁民血本無歸,影響收益,嘉義縣產量佔全臺一半以上,主要銷售各地市場,稱爲「菜魚」,若疫情未控制,恐衝擊產業鏈,魚價因產量減少上漲。

陳泓碩說,金目鱸魚苗部分來自泰國,帶有虹彩病毒,染病以魚苗、幼魚爲主,成魚抵抗力較佳,疫情原因除染病進口魚苗,還有氣候變異、飼養管理等因素,養殖漁民要加強管理、生物安全,隨着國內魚苗產出,越冬魚苗長大成魚,不致對產銷造成太大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