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預付費消費信用監管和價格監管等,湖南發佈改革方案,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

全面加強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加快構建以信用爲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深入推進信用惠民便企。日前,中共湖南省委辦公廳、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湖南省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重點改革任務實施方案》。

明年底,湖南將打造10個以上信用建設標杆行業

《方案》明確了未來三年的計劃,其中,到2025年底,信用法規制度體系更加健全,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功能更加完善,公共信用信息按目錄實現應歸盡歸,信用覈查在政府履職中充分應用,市州改革試點任務和重點行業領域信用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到2026年底,全省打造10個以上信用建設標杆行業、8個左右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區,構建20個以上覆蓋面廣、社會獲得感強的信用惠民便企應用場景;到2027年底,改革成果進一步鞏固和顯現,社會主體知信、守信、用信意識顯著增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整體水平邁入全國先進行列。

《方案》共分爲七大類共20條重點任務,其中提到,要推動地方信用法規建設,完善信用管理制度,加強信用標準化建設。

此外《方案》明確,要提升信用共建共享共用水平,建設數智化信用信息平臺。升級改造省社會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推動全省公共信用數據統一治理,以及信用覈查、信用評價、信用修復和信用獎懲等基礎服務統一供給。推動省社會信用信息共享平臺與湖南政務服務網、“湘易辦”APP、省“互聯網+監管”系統、政府部門業務系統等互聯互通,實現信用覈查、信用報告自動嵌入和失信名單自動比對、精準懲戒。提升“信用湖南”網站智能化服務水平,優化信用報告查詢、信息公示等功能。

健全信用評價體系。建立信用評價機制,綜合利用信用信息,聚焦重點職業人羣、企業、個體工商戶、園區、社會組織等主體,構建公共信用評價、行業信用評價相結合的綜合信用評價體系。

建立政府違約失信信息源頭獲取和認定機制

《方案》強調,要以政務誠信促進營商環境優化,完善政務誠信建設體系。完善政府誠信履約機制,支持各地探索依託地方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和信用網站建立政府合同履約監管專欄,重點圍繞政府採購、招標投標、招商引資、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政府投資等領域,依法歸集所屬行政區域內政府部門與民營企業簽訂的相關協議與合同,定期跟蹤監督履約情況。

暢通違約失信投訴渠道,建立政府違約失信信息源頭獲取和認定機制。建立健全政務失信記錄和懲戒制度,將政府違約失信情況納入營商環境評價。深入開展清理拖欠企業賬款專項行動,持續深化政府機構失信問題治理,將按程序認定的拖欠企業賬款失信情形記入相關主體信用記錄,完善“連環債”清償機制。健全公務員錄用、調任和事業單位招聘信用記錄查詢機制。

強化公共資源交易領域信用建設。制定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信用評價管理辦法,建立全省統一的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信用評價指標體系及應用機制。建設省公共資源交易信用信息系統,爲實行“機器管招投標”提供有效支撐。修訂《關於對公共資源交易嚴重失信主體開展聯合懲戒的實施意見(試行)》。

打造“湘信”品牌惠民場景

《方案》還指出,要以商務誠信促進市場環境優化,加強經營主體信用建設,強化生產流通環節信用建設,大力推廣“信用+融資服務”,打造“湘信”品牌惠民場景。其中,圍繞醫療、旅遊、家政、養老、購物、教育培訓等重點民生領域和消費環節,充分發揮“湘信碼”等激勵作用,鼓勵市州積極打造“湘信醫”“湘信遊”“湘信購”等“湘信”品牌系列應用場景。加強預付費消費信用監管和價格監管,嚴格規範平臺經營者自主定價,嚴厲打擊價格欺詐等違法行爲,規範消費市場秩序,積極提振消費。

以社會誠信促進治理能力提升,《方案》明確,有序推進重點職業人羣信用建設,加快推進評標、法律、會計、醫療、教育、家政、工程建設等領域從業人員和國家職業資格取得人員信用管理制度建設,建立職業信用檔案,引導職業道德建設與行爲規範。依託居民“電子社保卡”多碼融合形式合成“湘信碼”,在統一框架下支持地方探索開展個人信用分“湘信分”建設應用。

將構建以信用爲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健全事前信用承諾和信用報告應用機制,強化事中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完善事後信用聯合獎懲和信用修復機制。

瀟湘晨報記者鄧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