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投向指導評價 政府投資基金“立新規”

中國商報(記者 王彤旭)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方面起草的《政府投資基金佈局規劃和投向工作指引(公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工作指引)和《加強政府投資基金投向指導評價管理辦法(公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管理辦法)正在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截止日期爲2025年8月28日。

推動支持重點領域

工作指引提出,推動政府投資基金支持重點領域。政府投資基金投資領域應符合《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等國家級產業目錄中的鼓勵類產業,符合國有經濟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指引的具體要求,符合國家發展規劃及國家級專項規劃、區域規劃要求,並在基金設立方案中明確重點投資的產業領域。

國家級基金要立足全局、抓大放小,重點支持國家層面現代化產業提質升級、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跨區域重大項目建設,補齊產業發展短板,突破產業基礎瓶頸,聚焦少數關鍵領域發揮示範引領作用。鼓勵國家級基金加強與地方基金聯動,在前沿科技領域和產業鏈關鍵環節,結合地方資源稟賦,通過聯合設立子基金或對地方基金出資等方式,形成資金合力。

地方基金要找準定位,在省級政府統籌管理下綜合考慮本地區財力、產業資源基礎、債務風險等情況,因地制宜選擇投資領域。新設地方基金直投項目或其子基金投資項目要注重地區特色優勢產業、區域創新能力提升,以及小微民營企業和科創企業支持孵化,帶動社會資本有效參與。

政府投資基金要着力增加高端產能供給,聚焦產業技術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其中,產業投資類基金要在產業發展方面發揮引領帶動作用,圍繞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支持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佈局建設未來產業;創業投資類基金要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通過市場化方式投資種子期、初創期企業,兼顧早中期中小微企業,支持科技創新,解決重點關鍵領域“卡脖子”難題。

科方得智庫研究負責人張新原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從政策導向來看,新政明確了國家級基金的戰略定位,強調要聚焦關鍵領域發揮示範引領作用,這種“抓大放小”的思路有助於集中有限資源解決國家發展面臨的重大課題。特別是在當前國際競爭加劇的背景下,重點支持核心技術攻關和跨區域重大項目,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

“文件中提出的央地聯動機制值得關注。通過國家級基金與地方基金的合作,既能發揮中央財政的引導作用,又能調動地方積極性,實現優勢互補。”張新原認爲,這種上下聯動的模式有利於形成政策合力,避免重複建設和資源浪費。

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付一夫對記者表示,在當前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政策引導至關重要。國家級基金重點支持現代化產業提質升級、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等,有助於精準發力突破產業瓶頸。

加強投向指導評價

管理辦法明確,突出激勵約束,推動優化產業佈局、強化產業調控。以引導政府投資基金投向或退出國家鼓勵或調控限制的產業領域,有保有壓加強和優化產業調控。嚴防地方政府通過政府投資基金變相補貼產能過剩領域,防止重複投資和無序競爭。指導督促各地依據評價結果合理統籌基金佈局,規範和完善政府投資基金運營管理和投資決策機制,將激勵約束機制充分傳導至各級基金及管理人,更好調動各方積極性。

在評價辦法方面,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建立突出基金投向政策取向評價、覆蓋基金運營管理全流程、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評價指標體系,並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最新要求和宏觀政策最新取向等動態調整。評價指標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政策取向符合性指標,主要評價基金投向對重點產業、新質生產力、科技創新、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綠色發展、民生就業、創業投資等的支持情況;二是投向佈局優化指標,主要評價基金對國家區域戰略的落實情況、與省級重點投資領域清單的契合度和產生有效利用情況;三是政策執行能力指標,主要評價資金效能和基金管理人投資水平。

管理辦法明確,基金評價設置投向領域負面行爲清單。對於出現清單內負面行爲的基金,當年度不予開展投向評價,並採取適當約束措施。管理辦法印發前已設立的政府投資基金投向領域不符合工作指引要求的,原則上存續期滿後應有序退出,同時在保障經營主體合法權益、維護市場秩序的前提下,鼓勵推動相關基金整合重組。

張新原表示,兩份徵求意見稿是對政府投資基金管理的進一步完善和規範,體現了國家對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和產業引導作用的高度重視,對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下一步,工作指引和管理辦法正式發佈後,在實施過程中要注意這三點:一是要建立科學的績效評價體系,既要關注資金使用效率,也要注重長期戰略價值;二是要完善風險防控機制,確保財政資金安全;三是要保持政策靈活性,適應不同地區、不同產業的發展需求。”張新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