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臺僑返臺投票:在海外更能感受中國大陸威脅

👉▪【開票結果】726大罷免完整開票數據看這裡

加拿大臺灣僑民熱烈支持罷免運動,不僅許多人主動籤連署書,還有人特地回臺灣投票。儘管結果不如預期,但他們說「沒有放棄的選項」,身在海外更能感受到中國威脅,所以「反共護臺」的信念可能比住在臺灣的人民更強烈。

大溫哥華臺灣同鄉會會長吳清桂不僅春天時努力響應「楓起來霸爆」活動,夏天回臺灣也積極投入罷免運動的義工陣營。在臺灣的她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說:「很失望,但不會絕望。」

她承認這次罷免運動沒有獲得中間選民的認同,所以失敗了。「做臺灣人很辛苦,我奮鬥了幾十年還未看到島嶼天光,會覺得遺憾,但在臺灣和加拿大的罷免運動中都看到由年輕人主導的力量,又覺得很欣慰。」

年輕一代的加拿大臺灣社區領袖巴如玉也是特地算好時間回臺灣投票。她坦言自己是「家族異類」,「只有我投同意票」。

親友都住在臺灣的她很理解爲何海外僑民比住在臺灣的人更有護臺意識。「因爲在海外才會常常遇到直接被挑戰或貶低你臺灣身分的情況」。

她說:「你公開說自己是臺灣人,可能遇到有人嗆聲;你一拿出國旗,也可能有人來挑釁;你想要邀請一些加拿大政治人物來參與臺裔社區活動,他們總有『禁忌』;甚至申請加拿大護照時,你會發現出生在臺灣的人和其他加拿大人,在『出生地』的欄目設計是不同的。」

爲了照顧母親,原本定居加拿大多年的範瓊文帶着讀高中的孩子回臺灣居住一段時間了,她發現住在臺灣更容易受到中國滲透影響而渾然不知。「臺灣人太依賴Line所發送的訊息,擴散效應又很快,我很驚訝一些看起來就是『假新聞』的消息,連我的至親好友也習慣性地接收,完全不予查證」。

她認爲這次運動擴大了孩子的政治思考維度,進一步認識臺灣民主的可貴。「最近我們在臺灣觀賞了『看不見的國家』紀錄片,孩子對身分認同產生了興趣,也會從加拿大的角度來思考和臺灣的連結性」。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口腔健康醫學院臺裔教授山人幸琪說,這次由草根力量推動的罷免行動,本身就具有「成功」的意義。「臺灣在地緣政治的重要性無庸置疑,國際社會看到臺灣在推動民主、抗拒威權的努力,因而不會輕易放棄我們;我們海外臺灣人,也絕不會讓任何民主國家輕易放棄臺灣。但更重要的是,臺灣人不能放棄自己」。

她說加拿大不同政黨和族裔背景的人,都對中國滲透充滿警戒,反觀臺灣人民卻對中國滲透有着巨大的觀點差異。「所以我們還需要讓更多人理解並認同『臺灣主體性』,在『認知戰』上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