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冬端午石戰王 水球攻城重現百年戰況

臺南聖功女中學生到佳冬進行歷史課田野實察,巧遇佳冬石戰王大賽,上場體驗。(羅琦文攝)

佳冬鄉今天舉行石戰王大賽,小朋友攻防使出渾身解數。(羅琦文攝)

佳冬鄉今天舉行石戰王大賽,小朋友攻防使出渾身解數。(羅琦文攝)

臺南聖功女中學生到佳冬進行歷史課田野實察,巧遇佳冬石戰王大賽,上場體驗。(羅琦文攝)

臺南聖功女中參加佳冬石戰王大賽,獲封「聖功石戰王」。(羅琦文攝)

端午節各地都舉辦劃舟競賽,屏東縣佳冬鄉今(25)日重現百年前石戰情況,以水球代替石塊攻破對方城堡標靶。鄉冬佳公所表示,明年由佳冬鄉主辦六堆運動會,正研議將佳冬石戰列爲比賽項目之一,讓大家更瞭解佳冬風情。

正修科技大學再造新佳USR計劃主持人、助理教授蔡志豪表示,佳冬有多元族羣,包括閩南、客家、平埔族及外省族羣,尤其清代閩客械鬥相當激烈,後來大家認爲走在路上突然被襲擊也不是辦法,於是雙方約好在端午時節互相「輸贏」,閩客2莊各拿石塊互相丟擲攻擊,勝者可以到對方村莊光明正大打劫,輸的人不得反抗,另一方面,鄉民也認爲雖然頭破血流卻有助於「祛疾避疫」,因此形成佳冬石戰的特殊風俗。

蔡志豪說,由於石戰常致傷亡,加上如果抓到對方當俘虜,還會把對方脫褲遊街,往往造成更大的衝突,日治時期即以過於野蠻不文明的「矇昧惡俗」爲由,全面禁止,已有百年不復見。

佳冬鄉公所在正修科大協助下,6年前開始舉辦佳冬石戰王活動,重現百年風俗,但以水球代替石塊,以充氣城堡作爲城牆,比賽選手有2名拿着紙標靶的旗手、4名手持小米篩當盾牌的盾牌手,以及4名丟水球要攻破對方標靶的攻擊手,重現百年前的石戰狀況。

今天上午的石戰王,小朋友們分爲3組大混戰,由於旗手可以搖動標靶躲水球,盾牌手也可以擋下水球,要攻破城堡並不容易,比賽一直進入到延長賽,最後進行PK大賽才分出勝負,雖然天氣炎熱,絲毫不減大家高昂的士氣,但也有小朋友哀嘆「不是說好不痛嗎?身體都紅了」。

遠從臺南到佳冬進行歷史課田野實察家族史和山野教育的聖功女中20多名師生,原本由佳冬文史協會帶領社區走讀,剛巧遇到佳冬石戰大賽,也上場體驗,並且獲封「聖功石戰王」,現場一片歡笑。

聖功女中3年級曾同學說,這個活動很有意義,可以讓更多年輕人和小孩們可以瞭解這個文化意義,以趣味活動的方式讓更多年輕人願意留在村莊內,大家一起遊戲,以前是石頭,很可怕,現在改爲水球,打到有一點點痛,但還是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