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大師生體驗在地產業與人文風情 食農教育從東石蚵出發

參與「食農教育-從東石蚵出發」微學分課程師生合影。圖/嘉義大學提供

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助理教授張素菁開設「嘉義巡禮」的微學分課程,專注於食農教育,從東石蚵出發。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通識素養,並結合在地人文關懷,透過高教深耕計劃A主軸的創新教學精進補助,帶領學生走出教室,深入瞭解嘉義縣東石鄉白水湖地區的養蚵產業。

嘉義巡禮之「食農教育-從東石蚵出發」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親自體驗當地的蚵養殖過程,並透過與養殖戶的交流,瞭解蚵的生長週期及其對地方經濟的重要性。此外,活動還將帶領大家探索嘉義的人文風情,感受這片土地的獨特魅力。這不僅是一場美食之旅,更是一堂關於食物來源與環境保護的課程,讓參加者能夠更深刻地認識到食農教育的重要性。

在活動中,由在地蚵農帶領嘉大學生參觀蚵田,並介紹牡蠣養殖相關知識,再讓學生親身感受蚵農的日常生活,進行剝蚵、打洞、串蚵及操作竹筏等作業,最後蚵農將學生們現剝好的牡蠣烹煮成美味佳餚,讓學生用舌尖享受辛勞後的鮮甜好滋味。隨後來到當地著名的布袋觀光魚市,觀察市場運作及當地漁產品銷售情況,整體課程最後,再由張素菁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思考人類社會、生態環境與生產活動之間的密切關係。

課程不僅讓學生體驗到在地產業的辛勞與智慧,也深刻感受到人與自然共生共榮的重要性。學生表示,希望未來能帶親友一同造訪東石,分享這次學習的經驗,以推廣在地文化與自然之美。此外,課程中啓發的飲食思考,也促使學生重新審視「從產地到餐桌」的過程,更加珍惜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份食物。

活動中學生初次嘗試如何操控竹筏。圖/嘉義大學提供

布袋觀光魚市,觀察市場運作及當地漁產品銷售情況。圖/嘉義大學提供

蚵農帶領嘉大學生親身感受蚵農的日常生活,進行剝蚵、打洞、串蚵及操作竹筏等作業。圖/嘉義大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