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重難罕給付低 醫院紛關加護病房

醫學中心急重症患者愈來愈多,急診醫療幾近崩潰。圖爲急診示意,非當事醫院。記者黃仲裕/攝影

急診壅塞背後也有着「醫界不能說的秘密」,臺大醫院副院長婁培人表示,因爲急重難罕健保給付偏低,加護病房開一牀、賠一牀,不少醫院趁着這幾年護理人力荒,名正言順地關閉加護病房,導致醫學中心急重症患者愈來愈多,急診醫療幾近崩潰。

衛福部要求各醫學中心調度病牀,下轉病人,馬偕醫院祭出急診「壅塞獎金」,每月四到五千元,讓護理人員在高壓環境下稍有補償。爲了消化急診病患,臺大醫院每週一到二天暫停門診患者住院,儘量收治急診病人住院,每天約可緩解三、四十牀。

婁培人點出急重症患者涌向醫學中心的原因,關鍵在急重難等醫療給付不足,加護病房有如醫院賠錢貨,不少醫院以護理人力荒爲由,關閉了加護病房,將病情棘手的患者轉至醫學中心。最近一年來,臺大急診壅塞,其中一定比率的重症病人就是從其他醫院上轉而來。

婁培人表示,健保應儘快提高急重難症住院給付,緩解醫院經營壓力,才能提高加護病房量能,解決急診壅塞。

馬偕醫院總院長張文瀚是急診專科醫師,上任後急診啓動「溢流」機制,他表示,只要急診待牀人數達到警戒值,就會收到簡訊,緊急啓動「溢流」,各科齊心挪牀。今年推出急診「壅塞獎金」,依病人密度提高護理獎金,當月急診壅塞嚴重,約可拿到四、五千元。

衛福部日前邀請急診醫學會等代表開會,決議提高新增急診護理費、留觀牀醫師診察費等,提高重大外傷支付標準,預計五月上路。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秘書長陳亮甫提醒,調整急診、病房護理費,應鎖定護理師「本薪」,而不是直接進入醫院大水庫,這無法讓臨牀護理人員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