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香港|新一輪“技術封鎖”下,香港人工智能發展如何破局?
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記者 袁思傑 張偉澤 香港報道
4月25日,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在“機遇灣區”主題採訪活動中,探訪了香港數碼港和香港科技大學。就目前美國對中國高科技,特別是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發動新一輪“技術封鎖”背景下,對話了數碼港行政總裁鄭鬆巖和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郭毅可。
算力和數據是人工智能發展的驅動力和基礎。
香港數碼港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於2024年12月9日正式啓用,成爲香港目前規模最大的算力基礎設施,首階段算力容量達1300P,並計劃於2025年提升至3,000PFLOPS,以滿足科研與產業界對高性能計算的迫切需求。該中心由香港特區政府與數碼港共同推動建設,旨在爲本地高校、研發機構及企業提供算力支持,助力香港打造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超算中心不僅服務於人工智能算法開發與數據處理,還通過“人工智能資助計劃”提供30億港元財政支持,覆蓋算力使用、技術轉化及人才培養等領域,目前已有超過10家機構提交申請,涵蓋醫療、金融、智能製造等關鍵領域。
數碼港行政總裁鄭鬆巖對記者表示,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目前擁有國內外各類高端人工智能芯片,主要爲香港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等提供算力支持。
此外,鄭鬆巖還透露,數碼港還在進行不同AI芯片的算力性能測試,以便聚合不同算力的芯片,實現異構算力調度。
今年2月,香港科技大學主導的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發中心(HKGAI)正式發佈首款本土自主研發的大語言模型HKGAI V1。該模型基於DeepSeek架構進行全參數微調,支持粵語、普通話及英語三語交互,並特別針對香港文化、法律及教育場景優化,成爲首個覆蓋本地化需求的生成式AI工具。HKGAI V1上線後,已率先在特區政府70個部門試用,協助文件撰寫、會議紀要生成及法例參考等政務場景,顯著提升行政效率。
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兼HKGAI中心主任郭毅可表示:“中國的人工智能發展已是世界第一梯隊,無論是什麼封鎖,我們的研究還是會繼續發展。”
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發中心(HKGAI)以“立足香港、服務國家、面向全球”爲定位,持續推動AI技術在多領域的深度應用。在金融領域,港科大商學院基於同類技術推出InvestLM生成式AI平臺,專爲中小型金融機構設計,支持財經報告生成、市場情緒分析及ESG數據處理,免費開放試用首日即吸引逾百家機構註冊。醫療和法律領域,HKGAI與華爲合作開發CARES Copilot手術AI大模型,並計劃接入數碼港超算中心的3,000 PFLOPS算力資源,加速模型訓練與轉化。此外,中心積極佈局跨境協作,與深圳前海管理局簽署合作備忘錄,推動粵港算力協同及數據合規流通,目標構建涵蓋330家AI企業的產業集羣。
在美國對高端芯片的出口管制下,郭毅可認爲雖然會對科研工作造成一定困難,但是隨着中國在芯片研發和製造技術上的發展,這種困難終將是短期的。
視頻拍攝:張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