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體再傳惜售 電腦漲聲響起

記憶體大廠再傳停止報價,CPU也醞釀上漲。(路透)

美國232條款的半導體國安調查結果還未底定,消費端電子零組件價格已經蠢蠢欲動,市場傳出記憶體大廠再度停止報價,CPU也醞釀上漲,外資分析,主要受AI基建的強勁需求,上游原廠調配產能所致,而OpenAI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近日的亞洲行,主要就是爭取優先生產。

記憶體產業從第2季開始亂流不斷,記憶體大廠美光9月中先傳出停止報價,儲存裝置及記憶體顆粒釀漲2至3成,市場又傳出美光在10月初再度停止報價至月中,此次漲幅將更劇烈,臺灣部分記憶體模組廠也跟進。

綜合外資報告顯示,AI的基礎建設正在推進記憶體進入新的超級週期,主要是因爲AI需要大量高頻寬記憶體(HBM),且科技巨頭持續開發的ASIC(特殊應用積體電路)晶片,將可以搭載更多的記憶體,以滿足快速運算需求。

其中OpenAI將推出的ASIC晶片將採用12層堆疊的HBM3E封裝技術,而該伺服器專案的記憶體需求量,將囊括2026至2029年間每個月50至60萬片的記憶體晶元產能。

因此近日傳出奧特曼低調來臺訪臺積電、鴻海,希望能優先生產,並赴韓與三星、海力士籤意向書,盼先處理OpenAI訂單。

今年第2季,海力士、三星、美光的記憶體庫存水位都維持在90至120天,不過研調機構TrendForce數據顯示,目前記憶體供應商的庫存週期只剩不到4周,創近7年新低。

除記憶體,市場傳出美國晶片巨頭英特爾也將在第4季調漲舊款Raptor Lake處理器價格,漲幅超過1成,原因來自代工價格調漲,市場人士分析,主要是舊架構可選擇搭載DDR4或DDR5記憶體,因此仍受玩家喜愛。

板卡廠透露,目前晶片上游供應商將產能優先分配給資料中心,因此目前無論是營運還是供貨上都相當緊張,預期終端價格也可能略爲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