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短評】軍事改革不應以話術簡化虛飾 更不宜昨非今是

蔡政府執政初期,爲凸顯與國民黨馬政府執政的不同,也特別在軍事施政上積極從事「人設」,蒐羅坊間對軍中長期詬病的風氣,蔡英文曾在國安單位設計下喊出「光是除草和油漆,不會讓國軍更好」。圖/取自蔡英文臉書網頁

國防部長顧立雄上任後提倡「減法思維」的軍事改革,從取消刺槍、正步到休假互助組回報,高階將領趨附風向、話術滿天,也提出取消漢光實兵假想敵實際操作,說是要「讓官兵知道我們在做改變」。一時間望似軍文和諧,但卻毫無節制、流露滿滿的「昨非今是」感。

傳近廿年前某位後居要職的海軍艦隊司令部主官,爲避免海上航安事故,大幅減少艦隊出勤,只要風浪超過5級,經報備就準不出港、不夜航,海偵艦或港偵艦一律比照辦理,不管海鯊或甲種操演皆然;當年海軍艦隊規定,不管日、夜,在海上3000碼發現潛艦行蹤,即須操作雙艦緊急攻潛,平時就要納入訓練。但相關科目具有一定危險性,當時也因爲航安考量索性取消。

這種軍事訓練的「減法」,讓部隊不做不錯,一帆風順。但據瞭解,海軍艦隊至今沒有能力執行夜間緊急攻潛科目,近年還傳衆多艦艇無暇從事甲操測考、戰鬥部門專業簽證合格人數不足。

蔡政府執政初期,爲凸顯與國民黨馬政府執政的不同,也特別在軍事施政上積極從事「人設」,蒐羅坊間對軍中長期詬病的風氣,蔡英文曾在國安單位設計下喊出「光是除草和油漆,不會讓國軍更好」,要軍方不必爲高司視導過份灑掃庭除,要打造一個「現代化、人性管理的國軍」。這項漂亮的話術傳頌一時,但檢視過去八年來,國軍每年自傷官兵比率年年攀升,因素不脫霸凌與內部管理問題,而三軍統帥視導部隊,哪一次沒有國安官員設計、預先檢查甚至預演?

不說這些政治人物軍事改革話術的虛僞性質,過去蔡政府執政因應與藍營區隔的政治需求,和在野時期側翼操作洪仲丘案而必與軍方和解,上任後必須大動作以軍事改革爲由轉移焦點;但賴政府是與同爲民進黨的蔡政府交接下政權,就算是文人國防部長接手,何以也必須操作同一套路來區隔施政?彷彿過去也存在種種不是,蔡政府的軍事施政成爲昨日之非,必須除之而後快?

軍方高層近期爲附和軍事改革,話術滿天,從漢光實兵不預演、沒劇本,到指管去中心化、指揮斷鏈授權飛彈連長自行射擊等。但任何軍事演習都有想定,想定就是「劇本」,從國軍各部隊的固安作戰計劃、「國軍常設接戰規定」,到國軍經常戰備時期突發狀況處置規定,內容都是一項項劇本;而去中心化是沒有指管後次一級如何繼續執行上級指揮官作戰企圖,連長也要依據敵我識別與既有的應變計劃執行。這些高層將領自然熟稔,但卻爲了曲附政治人物的「人設」,將之異常簡化,僞裝成軍事改革象徵的話術,「讓官兵知道我們在做改變」。

而今年的漢光實兵時逢美國總統大選進入白熱化,爲使難以表態的臺海問題不要成爲焦點。最明顯的跡象,就是黃埔百年儀典上美國喬治亞大學旗隊分列臨時被取消,包括美國國旗在內旗隊已然千里迢迢抵臺,甚至參與訓練,若非美方自行喊停,作爲邀請者的陸軍官校豈有介入道理。而旗隊如此,此時取消攻擊軍實兵避免兩岸針鋒相對的模擬畫面,難說沒有美方意見參贊其間。

蔡英文過去八年來,用了兩任陸軍出身的國防部長,陸軍軍風保守,但按部就班,謹小慎微,受到層峰信賴,也協助國家渡過軍事威懾力道更甚九六臺海危機的中共軍演。而軍事訓練向來講究傳承,在基礎上改良形式,鮮少率爾減去,面對前人種樹,不適昨非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