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短評】給孩童一條安全回家的路 希望不是奢求

事發當時路口是行人全時相綠燈,可以直行,也可以斜向穿越路口,人流穿過馬路時,肇事轎車幾乎沒減速,高速往前衝,多輛機車先被撞,轎車又撞倒7、8名行人,直到撞上分隔島才停下。記者蘇健忠/攝影

新北三峽重大車禍發生在學校旁,突如其來的意外,讓三峽區陷入前所未有的哀傷。走在平凡放學路上,卻永遠回不家,對社會衝擊大,因爲每個人都可能成爲受害者。悲劇不只奪走3條生命,也留下無數破碎的心,民衆追思卡片寫「願你們的離開,成爲改變的起點」,提醒着每一件車禍背後,都是制度與人心的破口。

車禍發生在放學時段,學生邊走邊聊,下一秒就被疾駛而來的車輛撞飛,要騎車要來接孩子的年輕媽媽,也成爲輪下亡魂,目擊者形容「現場宛如一場恐怖攻擊」。

新北近年持續持續推動「通學巷2.0」改善計劃,強化相關措施,例如在危險路口調整號誌、增設人行道,搭配人車分離機制,交通局官員曾說,做交通工程的人永遠都有一個夢,那就是「讓小朋友自己走路去上學」,說這是夢,因爲真的很難達成。

近年各縣市政府將通學巷視爲改善校園周邊秩序解方,從事發後曝光的監視器影片檢視,不只肇事的余姓老翁一輛車闖入通學巷,可見再好的交通政策,若無法真正落實,仍是枉然。如今又發生學生命喪通學路,勢必影響家長放手讓孩子自己走路上學的信心。

事發後,新北市政府交通局官員昨會勘,認爲行人保護時相號誌、標線均正常發揮,市長侯友宜也指示團隊思考是否引入「行人優先區」概念,強化減速機制。

近年政府推動通學巷、通學廊道,用意是要給孩子安全回家的路,但相關號誌經常淪擺設,執法難落實,事故地點就被議員指5年多來僅開出39張罰單,民衆多抱持圖方便心態,違停、硬闖、超速亂象無所不在。

一輛失控轎車衝過路口造成的傷害,比許多犯罪還要嚴重,近年毒駕、酒駕造成悲劇層出不窮,高齡駕駛安全管理也要把關,防範高風險駕駛黑名單上路,成爲街頭不定時炸彈。

駕駛不是憑一張證照就永遠合法的權利,需要滾動評估、自律與監管的社會責任。一旦駕駛人無法善盡責任,制度就該挺身而出,爲其他用路人擋下風險。

此次意外不是一次單純的事故,而是從工程、執法、到用路人長期漠視造成的慘痛結果,從中央到地方該痛定思痛,不僅要正視高齡駕駛管理,更應該從執行面上,全盤檢討通學環境,並提出具體改善方案,針對問題核心對症下藥,無辜犧牲的生命纔有價值,也才能還給孩子一條安全上學的路。

事發當時路口是行人全時相綠燈,可以直行,也可以斜向穿越路口,人流穿過馬路時,肇事轎車幾乎沒減速,高速往前衝,多輛機車先被撞,轎車又撞倒7、8名行人,直到撞上分隔島才停下。記者蘇健忠/攝影

事發當時路口是行人全時相綠燈,可以直行,也可以斜向穿越路口,人流穿過馬路時,肇事轎車幾乎沒減速,高速往前衝,多輛機車先被撞,轎車又撞倒7、8名行人,直到撞上分隔島才停下。記者蘇健忠/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