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短評】大法官難產 總統、立委都有責

法官蔡宗珍、朱富美、楊惠欽10月8日發聲明,指大法官不得以違憲方式自我擴權,認爲立法院已經修改憲法訴訟法,大法官有遵守的義務,無權恣意不適用,因此不參加「不到10人」、組織不合法的憲法法庭評議,卻引「坐領乾薪」議論。憲法法庭10月30日公開受理一起「統一解釋法律及命令」案書狀,外界質疑「是不是要證明有在做事?」

憲法法庭出現僵局,分別握有提名權的賴清德總統和表決權的立法委員都難辭其咎,若堅持「你的人我就是不用」思維,到了2027年謝銘洋、呂太郎、楊惠欽及蔡宗珍都任滿,將只剩下4名大法官,慘況難以想像。

蔡宗珍等3人發佈聲明的方式「破天荒」,但明顯是與2件在不受理案件中,藉出具意見書寫出「但若憲訴法的規定有缺漏或違憲疑義,其適用反將導致審理程序違反憲法意旨,則大法官基於對憲法的忠誠義務與守護憲法職責,不應受牴觸憲法之憲訴法規定拘束。」等話語明志的大法官陳忠五、謝銘洋、尤伯祥、呂太郎唱反調,雙方表達意見的手法令外界跌破眼鏡,卻也顯示兩派對於憲政僵局都各有堅持。

去年10月底出缺7名大法官後,再也沒產出任何判決與暫時處分,影響民衆權益至大,況且中央政府總預算、財政收支劃分法、憲訴法、選罷法等政治性案件也等着大法官處理,國人也想知道解答。憲法法庭無法運作,前大法官黃虹霞數度開砲「是誰給你們大法官『睡覺』的權力?」,認爲面對人民的聲音,不能裝聾作啞。

外界也開始質疑大法官居高位,竟尸位素餐,是否打算薪水如此「領下去」?臺中市高鐵新市鎮自辦市地重劃區重劃會9月4日聲請統一解釋法律及命令,恰好成了給憲法法庭一份天上掉下來的禮物,統一解釋法律及命令的評決門檻,依現制只需要5名大法官參與評議,過半同意即可,且作出來的還是「判決」,可暫堵怠惰之疑。

但「統一解釋法律及命令」和「法規範憲法審查及裁判憲法審查」畢竟不一樣,燃眉之急的案件仍然需要10名大法官參與評議,宣告違憲也要有9票,只要蔡宗珍、朱富美、楊惠欽迴避,就不會有結果。

其實8名大法官平時仍在審查案件受理與否,並非真的「閒閒沒事幹」,只是「辦不了真正的大事」。

憲法法庭停擺,有民間團體要求憲法法庭「自力突圍」,總統府迴應時也要求大法官「集思共謀良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