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角逐綠茵場 一分鐘內踢進兩球
人形機器人在綠茵場上角逐 攝影/本報記者 付丁
“蘇超”戰火未消,“機超”強勢來襲。6月28日,2025RoBoLeague中國機器人足球聯賽(以下簡稱“機超”)總決賽,在位於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北京智慧電競賽事中心圓滿收官。
北京青年報記者瞭解到,本次比賽統一採用北京加速進化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人形機器人“加速T1”(BoosterT1),最終清華火神隊以5比3戰勝中國農大山海隊,斬獲總冠軍。據介紹,作爲繼北京亦莊機器人半程馬拉松賽事之後又一出圈賽事活動,此次“機超”是國內首場機器人足球3V3(三人對三人)AI賽,也是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首場測試賽,比賽全網直播觀看量達1.36億。
“球員”接近五歲小朋友水平
據介紹,經過前期激烈角逐,北京信息科技大學Blaze光熾隊、清華大學未來實驗室Power智能隊、清華大學火神隊、中國農業大學山海隊四支戰隊成功進入“機超”決賽圈。6月28日18時30分許,總決賽正式拉開帷幕。
“比賽開始!”伴隨一聲哨響,火神隊和Blaze光熾隊率先上場。開場不到一分鐘,火神隊就攻入兩球,並一路保持領先,最終以9:3獲勝。隨後,山海隊與Power智能隊也在賽場上各顯身手,最終山海隊以4:2贏下第二階段比賽。
在決勝局的比賽中,火神隊和山海隊的機器人球員“硬碰硬”地上演了精彩較量。開賽一分鐘後,火神隊率先攻入一球,隨後山海隊追平。兩支隊伍的比分始終你追我趕。最終火神隊將成績鎖定在5:3,奪得勝利。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比賽激烈、觀賞性較高,但參賽隊代表和專家都認爲,現在的機器人足球隊員僅接近五歲小朋友的足球水平,能夠自主完成一些技術動作。未來要實現機器人足球賽更像人類足球賽,還需要在軟件研發等多個方面進行突破。
比賽實現了兩項標誌性突破
在全球範圍內,RoboCup機器人足球盃賽已經舉辦了20年,旨在通過足球場景驅動技術發展。本次測試賽RoboLeague機器人足球超級聯賽的全AI化標準則真正走在了世界盃前面。在當晚的比賽中,機器人更加自主、靈活,像人類運動員一樣依靠自己的“大腦”完成開球、防守、進攻、起腳射門、開角球、補位、摔倒爬起等一系列動作,讓這場比賽更像一場真正的人形機器人運動項目的比拼。
機器人摔倒了可以自行起身繼續比賽,如果“受傷”了,也會被隊醫用擔架擡到場邊……據瞭解,在本次比賽中,各家參賽隊伍基於加速進化BoosterT1的本體和算法,進行了二次決策算法開發和新動作能力的訓練,展現了不同的陣型和球技。本屆“機超”還實現兩項標誌性突破:所有參賽機器人完全依賴AI策略自主運行,無需人類保護員干預,可自主完成跌倒爬起動作;採用優化的判罰機制,顯著減少比賽中斷,提升流暢度與對抗強度。賽事充分展現了機器人在運動控制、視覺感知、定位導航、決策規劃及多機協作等領域的技術成果。
奪冠方、清華大學火神隊隊長王與時介紹,爲了讓機器人自主完成整套技術動作,戰隊在算法方面調整了策略。“在模塊中我們要給機器人直接的、標準化的信息,需要對圖像進行處理,提取專業的點位。比如足球在哪個位置、隊友在哪個位置、對手在哪個位置等。”王與時透露,當完成現場信息建模後,工程師們會爲機器人賦予完成這些技術動作的決策算法。“也就是說,機器人會根據當前的位置和其他信息,自主決策後續採取什麼動作。”
2050年將與人類同登球場競技
據賽事組委會負責人介紹,當前機器人動態避障能力存在侷限,比賽中衝撞較爲頻繁。爲此,規則設計採取了相對寬鬆的判罰尺度,對部分非惡意衝撞行爲“放開處理”。這一差異化設計,也成爲機器人足球賽區別於人類賽事的顯著特點,有效平衡當前技術條件下的競技性、觀賞性與工程可實現性,也爲後續規則迭代積累了經驗。
“競技賽事是最好的練兵場,最能快速推動算法和軟硬件技術迭代。而且機器人足球技術的發展不僅侷限於競技賽場,其高精度運動控制、動態環境感知、多機協同決策等核心技術正在向更廣泛的工業與生活場景滲透。”加速進化創始人程昊說。
大賽運營方、尚亦城集團董事長邊元鬆表示,本次RoBoLeague賽事,承載着超越競技本身的深遠價值,它是雙足動態平衡、多機協同決策等前沿技術攻關的“試驗田”,不僅要爲人形機器人運動會的足球項目提供重要技術驗證,還爲具身機器人敏感度迭代升級築牢根基,更是產業升級的“助推器”。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經開區已經爲“機超”定下宏偉目標——到2050年,由機器人組成的球隊將迎戰人類球隊。邊元鬆說,未來集團還將打造包括機器人半馬、“機超”等在內的一系列的機器人賽事IP,推動人形機器人技術在實際場景中的深度應用與落地發展。
文/本報記者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