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登場 加速體育產業創新步伐
中國體育報記者 趙萌
“咱倆比個俯臥撐怎麼樣,準備好了嗎?”日前,在2025年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新聞發佈會現場,一位記者和機器人進行了俯臥撐比賽。當機器人做到4個的時候,那位記者才做了兩個。近年來,機器人登陸體育賽場已呈屢見不鮮之勢。毫無疑問,這一科技賦能的新方式,將加速體育產業智能化升級。
機器人正在成爲你的“隊友”
今年4月,2025北京亦莊半程馬拉松暨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在北京亦莊鳴槍開跑。活動中,各參賽隊的人形機器人選手和跑者在起點同時起跑,一起參賽。賽道上,人形機器人步伐各異:有的穩健如飛,有的左右搖擺像個孩子,甚至有選手突然跌倒或者因沒電而“罷工”。但這絕不是博眼球,機器人的每一步都在丈量科技突破的尺度,丈量產業變革的深度。
今年8月,北京將迎來又一場備受關注的賽事——2025年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北京市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本屆機器人運動會包括田徑、體操等項目,測試機器人的速度、平衡與複雜地形適應能力。足球項目則採用多機協作模式,考驗機器人的動態感知、路徑規劃與團隊配合能力。通過模仿人類運動形式,推動機器人機械結構優化、運動算法升級,展現機器人技術的不斷進步和人機和諧發展、服務人類美好生活的場景。”
實際上,近年來機器人技術在體育中的應用並不少見,機器人足球賽曾在武漢、無錫等多地進行,乒乓球機器人訓練儀成爲很多訓練場館中的亮眼裝備,國際象棋機器人可以實現一機對多人的對戰模式……機器人正在成爲體育賽事中人們身邊的“隊友”。
機器人給文體旅帶來新流量
今年“五一”假期,湖南永州零陵古城裡的機器人運動員爲景區帶來了一波潑天流量。活動現場,機器人舞者以靈動的舞姿與精準的動作贏得陣陣掌聲。在機器人體驗區,可以與機器人比拼下棋、觀看機器人展示極限越障等,人們親身體驗與機器人互動的樂趣,感受科技帶來的全新體驗。此次活動吸引觀衆超25萬人次,相關話題在抖音、微信短視頻等平臺總播放量突破1億次。
此前,山東泰山景區的登山助力機器人同樣引發廣泛關注,隨後多地景區陸續引入同類產品。這款穿戴式設備形如輕便揹包,通過智能腰託與人體緊密貼合,負重僅約兩瓶礦泉水。全程穿着機器人攀登了海拔800米山峰的76歲體驗者劉彤表示,“登山助力機器人有自動識別坡度功能,對日常需要爬樓的老人實在太有幫助了。”去年10月,湖北省機器人運動大賽在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啓幕,賽事匯聚陸地機器人、空中機器人、虛擬機器人3個大類,吸引全省1600餘名選手展開精彩對決,通過科技競技與文體旅深度融合,打造出集智慧展示、互動體驗與產業聯動於一體的創新場景。賽事得到廣泛關注,近70萬人次瀏覽比賽賽況。
近年來,機器人技術在文體旅項目上的亮相越來越多,不但給相關活動帶來巨大流量,也實實在在地爲觀衆和運動參與者提供了幫助,推動文體旅產業向智能化深度融合,展現出“科技+文體旅”融合模式的巨大潛力。
“體育+機器人”爲產業注入智能基因
機器人蔘與體育,絕不僅僅是追求流量那麼簡單,機器人技術正在深度參與體育產業,改變體育產業的未來。在亦莊機器人半程馬拉松賽事結束後,人們都在談論“機器人陪跑師”的未來前景。據悉,在日本,已經有機構開始試點“機器人陪跑養老項目”。在中國,人形機器人將成爲老年人和孩子們的貼心“運動搭子”。對於健身者來說,人形機器人可以24小時待命,以健身教練的標準進行精準的動作矯正,有望重塑大衆健身模式。據瞭解,不少前沿健身房已在考慮引進機器人教練,從而降低成本,並更好地服務健身人羣。而在電視轉播領域,機器人電視轉播技術也在應用,機器人解說員同樣可以爲大家帶來精彩的現場評述。
在19世紀末,汽車剛剛興起的時候,法國舉辦了最早的汽車比賽。雖然當時的汽車完賽率很低,但通過體育比賽的形式把取代馬車的這一新鮮事物帶入了人們的生活。今天,機器人技術也通過體育賽事載體再度引發人們的廣泛關注。機器人技術可以極大促進場館運營、電視轉播、全民健身、健康服務等多方面的發展,爲體育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智能基因。
來源:中國體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