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民黨帶頭 德將組大聯合政府

德國基民黨及基社黨、社民黨三黨黨魁共四人九日宣佈達成聯合執政協議,前排由左至右分別爲基社黨黨魁索德、基民黨黨魁梅爾茨,以及社民黨共同黨魁克林拜耳、埃斯肯。(歐新社)

德國基民黨(CDU)及其在巴伐利亞邦的盟友基社黨(CSU)和社民黨(SPD),九日就經濟、移民、國防與公民津貼達成聯合執政協議。中間偏右的基民黨代表色爲黑色,即將與代表色爲紅色、中間偏左的社民黨組成「黑紅」大聯合政府。

基民黨黨魁梅爾茨可能在五月當選總理,他九日在記者會中喊出「德國復甦中」;「在我們後面是大量的困難工作,在我們眼前的則是一個強大計劃」,對德國民衆與歐盟都是強大信號,一個有行動能力的新政府正走向德國。

社民黨黨魁克林拜耳也在該記者會中說,「我們正經歷世界秩序重整的過程」,這也是聯合政府談判過程中貫穿全程的主題之一,即「這(組執政聯盟)不是要改變(德國的)一切,而是就爲所當爲之事做出改變,並調整螺絲」。

梅爾茨提出未來四年的執政原則,據聯盟協議,將加強經濟復甦並制定救濟計劃。自二○二八年起,企業稅將分步驟減免;電力稅也將減至全歐最低水準,並對能源密集企業改採工業電價,還將減收中低收入者的所得稅。

德國是歐洲最大經濟體,二月廿三日國會大選結束六週後,基民黨和社民黨完成籌組政府談判,並達成聯合執政協議。梅爾茨、CSU黨魁索德、社民黨兩位共同黨魁克林拜耳及埃斯肯,九日聯袂在德國聯邦議院保羅洛貝大樓召開記者會,公佈聯盟執政協議。

據二月大選結果,基民黨以百分之廿八點五得票率成爲最大黨,極右翼的德國另類選擇黨(AfD)排第二,社民黨排第三,綠黨則排第四。選前選後梅爾茨屢屢公開表明不會與極右翼政黨合作,這讓社民黨成爲其首要談判對象。紐約時報九日報導說,德國主流政黨鹹視AfD威脅德國民主,因此紛紛矢言大選後不會跟該黨籌組執政聯盟。

三月初基民黨與社民黨共提一份探索性文件,並接着展開小組討論,就補助、社會福利、退休金與移民等政策方向進行討論。過去十二天由各黨黨魁與主要的黨代表組成十九人小組,進入正式聯合談判。紐時報導稱,梅爾茨在選戰時就指出執政後將推動政治改革,其領導下的政府施政將與社民黨總理蕭茲「有很大不同」。

在西歐國家,大聯合政府是指在國會中擁有最多席次的政黨間組成執政聯盟,或兩個主流政黨在政黨體系中組成的執政政府。回顧德國曆史,基民黨和社民黨已四度聯合,分別在一九六六至一九六九年德國前總理基辛格,以及二○○五至二○二一年前總理梅克爾的三屆任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