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籠中元祭遇閏六月!老大公廟深夜點燈 下月開龕門

國曆7月24日是農曆6月30日,基隆市老大公廟深夜依往年習俗於深夜舉行點燈儀式,但與往年不同的是,因爲中間夾了一個閏六月,要等到國曆8月23日纔會舉行開龕門儀式。(張志康攝)

今年是基隆市雞籠中元祭第171年,不過今年遇到了閏六月,基隆老大公廟仍延續往年傳統,在農曆6月30日深夜點亮普度公燈。道長李戊己表示,依傳統習俗,閏月不會進行任何法會,因此老大公廟仍延續傳統深夜點亮普度公燈,至於開龕門,則要待得農曆七月初一下午進行。

依傳統習俗,農曆6月30日子時,基隆人家家戶戶都會在屋檐下點一盞燈,象徵照亮老大公回返陽間的路,不過,隨着社會變遷,後來就統一將燈掛在老大公廟裡。每年基隆老大公廟都會懸掛數千盞普度公燈,用毛筆寫下信士名字。

往年隨着深夜點燈,次日七月初一下午就會開龕門,歡迎老大公們回到陽間。不過因爲今年農曆閏六月,所以,隨着老大公廟24日深夜點燈,今年開龕門的時間卻得等到國曆的8月23日纔會舉行。

道長李戊己解釋,依傳統習俗,法會大多不會在閏月舉辦,由於老大公廟往年都是在農曆6月30日舉辦點燈儀式,廟方就延續傳統行禮如儀,只不過中間夾了一整個閏6月,直到農曆七月初一下午,纔會繼續進行開龕門的科儀。

老大公廟秘書許國春也強調,老大公廟前的牌樓也已經架設好,隨着24日深夜點燈儀式展開,廟前的牌樓也會配合點亮,也象徵互相扶持、族羣融合的意味。

雞籠中元祭是基隆地區的中元法會,每年農曆七月都會舉行,不僅名列觀光署的「臺灣十二大地方慶節」之一,2008年也獲文化部指定爲「國家文化資產」之重要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