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集安榆林法庭爲156名農民工討回56萬薪資

來源: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中全 本報通訊員 柏巍 周闖

2025年1月2日,元旦假期剛結束,吉林省通化市集安市人民法院榆林法庭門口便聚集了20餘名焦急的村民。他們手持皺巴巴的工作記錄,向法官訴苦:“藍莓都摘完了,工錢卻一分沒拿到!”

原來,榆林鎮某村一塊藍莓地被承包給山東的柏某。自 2024年4月起,柏某僱傭156名農民工勞作。藍莓採摘結束後,柏某以資金週轉困難爲由,拖欠50餘萬元薪資未付。農民工多次討要無果,無奈推選20餘名代表到榆林法庭求助。

面對這起涉及156名農民工的羣體性欠薪案,榆林法庭高度重視,迅速開啓欠薪案件綠色通道。辦案法官周加歷一邊安撫村民情緒,一邊瞭解訴求。經村民口述,得知柏某並非惡意欠薪,而是因資金鍊斷裂、經營困難暫時無力支付,且柏某與本地某公司老闆有業務合作,該老闆對其公司情況熟悉。周加歷迅速聯繫本地公司老闆覈實情況,並與柏某電話溝通。柏某表示,因多家客戶貨款未結清,導致資金週轉困難,承諾回款後立即支付薪資。

隨後,榆林法庭在榆林鎮地溝村民委員會會議廳組織調解會。20餘名村民代表、柏某的藍莓地管事人員及法官圍坐一起。周加歷逐一覈實農民工身份信息、工作時長、薪資標準等,固定欠薪證據。經耐心調解,柏某當場承諾:2025年1月20日前先支付20萬元工資,讓大家安心過年,剩餘36萬餘元於2025年2月28日前付清。

爲確保薪資按時到位,周加歷定期與柏某溝通、跟進案件進展,並回訪農民工。經過一個多月努力,156名農民工的56萬餘元薪資全部到賬,拿到工資的村民激動致謝。

事後,榆林法庭並未止步。周加歷表示,許多農民工缺乏法律知識,面對欠薪往往不知所措,必須從根源解決問題。爲此,法庭爲村民開展普法講座,講解簽訂勞務合同、保留工作證據、及時維權等關鍵事項,增強村民法律意識,預防類似困境再次發生。

近年來,榆林法庭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司法爲民,迴應百姓訴求。改變以往“沒有訴狀不受理、沒有案件不辦理”的工作模式,以解決實際問題爲出發點,採取“口頭請示當即辦理”的便捷服務,深入推進矛盾糾紛訴前實質化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