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長城們爲什麼要死磕比亞迪|汽勢封面
原本是長城汽車和比亞迪之間互懟的二人轉,升級爲吉利加入以及更多車企的選邊站。中國汽車企業間的競爭,由善變惡,從內卷升級爲內訌,從企業間競爭升級爲人身攻擊,由對口相聲升級爲羣口。這無論如何,對汽車行業都不是什麼好事。
以至於,工信部、公安部、發改委、商務部等國家部委以及“中汽協”等行業協會,不得不發聲、出手。當然,國家多部委相繼發聲,說的是對包括價格戰在內的惡性競爭的預警和踩剎車。也自然包括,造成惡性競爭裡的人爲因素。
中國汽車行業的惡性競爭到了什麼程度?到了今年上半年,汽車行業產銷均創下1000萬輛的紀錄,更創下了汽車行業增產不增收,誰都不賺錢的地步。有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汽車行業的整體利潤率不足4%。作爲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汽車行業走到誰也不願意看到的極其危險的地步。
吉利高級副總裁楊學良2025重慶汽車論壇,對比亞迪的喊話,對長城汽車魏建軍是行業吹哨人的點贊,無疑是對把企業之間的矛盾從明爭暗鬥升級爲公開化,大有撕破臉,愛誰誰的境地。
不服輸的比亞迪李雲飛迅速髮長微博,圍繞“高壓油箱”和“車圈恆大”進行迴應。據說,王傳福要求李雲飛刪除微博,理由是“忍一時 和爲貴”。
汽勢Auto-First注意到,輿論場上有一種說法,說站在“臺前”的楊學良、李雲飛只是不停跳舞的小丑,李書福和王傳福纔是幕後。當然,還有像鬥士一樣單挑比亞迪的魏建軍。
此次重慶汽車論壇,楊學良的“敢說”等於是捅破了大家心知肚明,卻誰都不願意說的窗戶紙,也捅破了近兩年來汽車行業最大的一塊遮羞布。除了解氣,不少人對楊學良更多的話是贊同。比如,廣汽埃安肖勇稱讚楊學良是“嘴替”等等。
關於長城汽車魏建軍叫板比亞迪的說法多多,其中一種比較有可信度的是,長城汽車和比亞迪原本是正常的兩個企業之間的市場競爭和商業競爭。據說,正是比亞迪使用了對魏建軍女兒人身攻擊的殺手鐗,才徹底激怒了魏建軍要和比亞迪死磕到底。
已經成爲老大的比亞迪,要吃得了鹹魚吼得住鹹。比亞迪之所以招衆怒,從根上還是“你死我活”的商業模式,比亞迪全棧自研的商業模式,能做到包括價格在內的靈活、可控。而國內其他主機廠,大多采取的是主機廠+供應商的模式,兩種模式最終體現在價格上完全不同。因此,對比亞迪和其他車企而言,衡量價格是否惡性競爭的尺度,感受並不同。
比亞迪的價格便宜,產品質量到底有沒有問題。有說法是,包括大衆在內的多家車企對比亞迪的產品進行了拆解,得出了“沒那麼好,也沒那麼次”的結論,產品質量“馬馬虎虎,還可以”。
互懟也好,攻擊也罷,目前的現象是汽車行業偉大進程中的滄海一粟。如何做到商業模式不同帶來的競爭力提升,恐怕纔是根本出路,就像是電動車要革燃油車的命一樣。
對於比亞迪而言,也必須要有深刻反思。
作爲一家頭部企業,提到比亞迪,行業、企業、媒體,應該對你充滿“好感”纔對。當大家提起比亞迪,都有疑惑感,都沒有尊重感,恐怕也是個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