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髮行“倒春寒”:月內3只產品募集失敗

作者 | 蔣金麗 編輯 | 蔣詩舟

在A股日漸升溫的走勢下,基金髮行卻出現了“倒春寒”。3月才過半,已有3只基金宣告發行失敗,也是年內僅有的3起案例。

3月15日,申萬菱信遠見成長、信澳通合進取三個月發佈公告稱,截至3月14日,基金募集期限屆滿,因未能滿足基金備案條件——募集金額不少於2億元且基金認購人數不少於200人,基金合同不生效。

3月1日,興華興盛純債也因相同原因,未能發行成功。

從相似點來看,這些產品所屬公司都是中小基金公司,但產品類型不一,發行背景和故事也有所不同。

延期一年多仍發行失敗

申萬菱信遠見成長是一隻偏股混合基金。

公告顯示,該基金早在2022年10月8日就拿到了批文。按照監管規定,基金獲批後需在6個月內啓動募集。但不知因何原因,申萬菱信遠見成長直到2024年12月16日纔開始發行,較監管規定的期限推遲了20個月。

回溯2022年,申萬菱信基金一共成立了17只基金,但整體募集情況並不理想,合計僅69.52億元。其中8只是發行規模不到1億元的發起式基金,另有5只剛過2億元的成立門檻。

申萬菱信基金當年最大的發行“滑鐵盧”,是公司權益投資部及研究部負責人付娟擬任掛帥的一隻產品——申萬菱信嘉樂兩年持有,經歷了3個月的頂格募集期後,在7月份宣告發行失敗。

除了基金經理自身的號召力,基金銷售的冷熱,還和市場環境息息相關。2022年-2024年,A股雖有結構性行情,但主動權益基金整體表現不及指數基金,因而銷售較爲冷清。但今年以來,市場整體回暖。

中小基金公司宣發資源有限,加上擬任基金經理龔霄資歷尚淺,或許是申萬菱信遠見成長髮行失敗的主要原因。龔霄,2024年3月開始管理基金,任職年限剛滿一年。

一年之內兩隻FOF折戟

信澳通合進取三個月持有是一隻混合型FOF基金。

這隻產品於2024年12月16日啓動發行。1月14日,信達澳亞基金曾發佈費率優惠公告,對通過公司旗下超級現金寶(認)申購及定投購買的基金(信澳匠心臻選兩年持有期混合、信澳智遠三年持有期混合A類除外),免除申購、認購費用,活動時間爲期一年。

儘管採取了“零申購費”的銷售激勵,信澳通合進取三個月持有仍未擺脫發行失敗的命運。

這隻產品的擬任基金經理是信達澳亞FOF和養老投資部負責人王奕蕾,去年6月,由她掛帥的另一隻FOF基金——信澳添泰穩健三個月持有,也出現了發行失敗的情況。

王奕蕾目前管理的其他3只FOF基金,體量都很迷你,截至2024年底,規模合計僅5900萬元。不過,業績來看,截至3月17日,她在管的基金都取得了正向的任職回報。

今年以來,公募FOF發行冷熱不均。截至3月17日,共有12只FOF基金成立,規模合計134.33億元。只有4只發行規模超過10億元,銷量最好的是富國盈和臻選3個月持有,首募規模達到60億元。

第9只債基的遇冷

興華興盛純債是一隻中長期純債基金。

這隻產品在2024年5月31日拿到批文,並在同年11月29日“壓哨”發行。經歷了3個月的頂格募集期,最終宣告發行失敗。

興華基金是一家個人系公募,成立時間不到4年。目前旗下共有9只基金,截至2024年末,規模合計96.89億元。

興華基金的體量幾乎全部來自於債基,首先是債基數量多達8只,其次債基的規模合計達到96.78億元。去年12月,興華基金髮行了一隻FOF基金,首募規模僅1027.92萬元。

興華興盛純債是興華基金推出的第9只債基,也是公司成立以來第一隻發行失敗的基金。這隻基金的銷售遇冷,或是受到當下債市環境的影響。

去年12月,經歷了震盪回調後的債市再度走強,重新點燃市場對債基的認購熱情,時隔5個月,債基單月發行規模重回千億,達到1088.08億元,佔當月新基發行總規模的72.77%。

但進入2025年,債市持續回調,債基發行也明顯降溫。1月、2月債基發行規模分別爲469.76億元、266.65億元,分別佔當月新基發行總規模56.42%、4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