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公會論壇展望未來「2」關鍵字:AI、永續
▲經濟部次長何晉滄出席機械公會80週年國際高峰論壇。(圖/記者潘姿吟攝)
記者潘姿吟/臺中報導
國際政經情勢影響臺灣機械出口,面臨全球經濟仍諸多不確定性的關鍵時刻,臺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機械公會)積極應變,展現前瞻視野,今(21日)舉辦「80週年國際高峰論壇」,以「臺灣機械產業未來機會與挑戰」爲主題,邀集國內外產學研等重量級講者,共同探討全球機械產業在人工智慧、數位轉型、淨零排放等浪潮下的永續發展新方向,同時慶祝成立80週年。
經濟部次長何晉滄致詞時表示,臺灣機械公會擁有近3000家會員,「一個國家機械產業強,製造業就會強。」 他指出,臺灣機械業已從早期的代工走向精密製造,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未來更要從過去靠人力轉向依靠智慧,以迎接AI時代的來臨。
中央大學校長蕭述三則期許,臺灣機械產業不應只是因應法規,更應成爲「全球綠色轉型的領航者,從智慧導向走向永續導向。」
▲臺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莊大立。(圖/記者潘姿吟攝)
臺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莊大立回顧了臺灣機械產業80年來的成長曆程,強調其已從光復初期的維修代工,發展成爲具備全球競爭力的完整供應鏈,年產值已突破新臺幣1.2兆元,成爲國內製造業的第二大支柱,是名符其實的「工業之母」。他期勉業界持續厚植研發能量、發展綠色與服務型製造,並強化人才培育與國際市場拓展。
主任委員胡永進則指出,在全球供應鏈重組、AI技術發展、淨零排放及地緣政治等多重挑戰下,臺灣機械產業必須突破傳統制造思維,朝向數位化、低碳化及智慧化發展。本次論壇聚焦人工智慧、工業機器人、數位轉型、半導體應用、國防航太、淨零轉型與人才培育等七大重要領域,爲產業升級轉型提供具體方向。
論壇現場,邀集多位國內外講者分享全球趨勢觀察與產業發展應用案例,包括中央大學校長蕭述三、鴻海精密工業處長廖永盛、川崎重工業執行長加賀谷博昭、西門子工具機事業部總監範筆揚、工研院機械所所長張禎元、漢翔航空工業副總經理杜旭純、金屬中心副處長陳佳麟、工研院材化所副所長鄭名山、慶鴻機電總經理王陳鴻與臺中高工校長黃尚煜等。
講者們從不同角度深入剖析AI技術驅動智慧製造的未來藍圖,並探討半導體產業、綠色能源、國防無人載具、節能工具機及技職人才培育等領域所帶來的創新契機與挑戰,展現了臺灣機械業面對全球變局的前瞻思維與行動力。
▲臺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80週年國際高峰論壇」。(圖/機械公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