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貫通!世界最大直徑水下盾構隧道掘進突破3000米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18日訊7月18日,由濟南城市建設集團投資建設,中鐵十四局集團承建的濟南黃崗路穿黃隧道掘進突破3000米,標誌着世界最大直徑水下盾構隧道建設進入“加速衝刺”階段。
濟南黃崗路穿黃隧道是濟南踐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的標杆性工程,全長約5755米,其中盾構段長約3290米,單管雙層雙向6車道設計,設計時速60公里,採用一臺開挖直徑達17.5米的“山河號”盾構機施工。
據中鐵十四局高級工程師周祥介紹,“山河號”盾構機先後下穿黃河兩岸大堤、黃河等敏感地區,關鍵掘進段近3000米,區間內“鈣質結核”地層佔比大,極易造成刀具磨損和卡泵現象。項目團隊對盾構機進行鍼對性優化設計,通過刀具鑲嵌金剛石貼片、前倉門加裝排漿泵前段配置雙管路液壓採石裝置等舉措,破解不良地質帶來的施工難題。
黃河作爲中國母親河,其特殊的地質條件、水文環境和歷史變遷,讓地下工程施工如同在“變幻莫測的迷宮中穿行”。據中鐵十四局項目盾構經理薛永超介紹,爲更有效地適應複雜多變的施工環境,項目團隊與山東大學聯合研發“五官一腦”智能系統,搭載的超前地質預報、地層界面識別等智能化裝備系統,猶如爲盾構機裝上眼睛、耳朵、鼻子,智能感知與認知能力全面提升,盾構機施工的信息彙集到“人工智腦”,由輔助決策支撐系統多維度對比分析及智能決策,精準判斷掘進工況的性質,確保掘進施工的安全與穩定。
與常規雙隧相比,濟南黃崗路穿黃隧道採用單洞雙層設計,既節省地下空間,又減少約15%投資。項目團隊針對“內部結構工序多、作業空間狹小、工序交叉複雜”等多重挑戰,創新性設計上層車道板澆築移動式液壓臺車,預留下層運輸通道,確保盾構掘進所需的管片、箱涵等物料運輸車輛以及人員通勤車輛正常通行,實現內部結構施工與盾構掘進的“雙線並行”,爲項目整體施工進度提供有力保障。
截至目前,“山河號”盾構機已平穩穿越一級水源保護地沉砂池、黃河兩岸大堤等多個風險源,掘進完成總長度的90%,創造了月進尺426米的17米級盾構掘進的世界紀錄。
連日來,夏季連續高溫也給施工帶來嚴峻考驗。中鐵十四局項目黨支部書記薛正生表示,工人的健康是效率的基石,更是安全的底線。對此,項目及時調整作業時間,發放防暑降溫物資,加強一線作業人員體檢,開闢就醫“綠色通道”,構建全方位安全保障。
據悉,隧道建成後,將助力濟南主城區與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互聯互通,有力推進起步區建設全面提速,促進濟南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閃電新聞記者 賈方政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