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應對高溫“烤”驗,聚力築牢安全生產防線
楊延城
中央氣象臺6月8日18時發佈高溫黃色預警:預計6月9日白天,北京南部、天津中南部、河北中南部、山東中北部和西部、汾渭平原、廣東中南部等地有35℃以上高溫天氣。其中,北京東南部、河北南部、山東北部和西部、河南中北部以及新疆南疆和吐魯番盆地等地部分地區最高氣溫37~39℃,局地可達40℃以上。
近年來,我國夏天高溫天氣首發日期提前、發生頻次增加、影響範圍變廣、綜合強度增強等特點越發明顯。中國氣象局發佈的《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4)》顯示,在全球變暖背景下,未來我國極端高溫事件將呈現出增多趨勢,這不僅會給人們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擾,也給安全生產帶來了嚴峻“烤”驗。未雨綢繆防範應對極端高溫天氣災害,日漸顯得重要和緊迫。
大量事故案例表明,高溫天氣使許多行業領域安全風險加大,爲安全生產帶來了各種“熱”隱患,易引發火災事故和安全生產事故。嚴重事故之所以發生,通常是由於未處理的隱患長期累積所致。比如電線電纜老化、電力負載過大等,這些安全隱患隨着時間的推移日積月累,而極端高溫會突然放大隱患,成爲造成事故的“最後一根稻草”。
有鑑於此,我們要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更實舉措迎接高溫“烤”驗,推動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
其一,深刻認識極端高溫的嚴重危害性,牢固樹立底線思維和極限思維,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和僥倖心理。結合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的部署要求,進一步完善高溫天氣應急預案,壓緊壓實各方責任,層層傳導壓力,推動隱患排查見行見效。同時,督促相關用人單位及時開啓“防暑”模式。對於建築工人、空調安裝工和維修工等戶外勞動者,要採取合理安排工作時間、輪換作業等辦法,嚴格落實好防暑降溫措施,爲勞動者創造舒適、涼爽的工作環境。
其二,用好“抓重點、重點抓”的工作方法,聚焦有限空間作業、危化品使用與運輸、道路交通安全、消防重點單位等重點行業領域,加大監管檢查力度,促使生產經營單位嚴格落實高溫天氣下災害事故防範應對措施,抓早抓小、防微杜漸,始終保持足夠的安全餘量。
其三,用好創新“金鑰匙”,依靠現代科技賦能,開展高溫天氣安全風險研判,加強災害綜合監測預警,綜合運用人防物防技防等手段,不斷提升高溫天氣應對防範質效。
與暴雨、洪水、颱風等其他自然災害相比,高溫是“看不見”的無聲殺手,公衆可能存在知識盲區、防範意識的短板,所以需要強化科普宣傳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各地各部門應以開展“安全生產月”活動爲契機,深入基層,貼近一線積極開展安全宣傳“五進”活動,加大防暑降溫宣傳力度,提高公衆對高溫天氣危害性的認識和應急能力。
今年全國“安全生產月”的主題爲“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查找身邊安全隱患”。這要求我們每個人都繃緊“安全弦”,拿出實際行動,向安全隱患堅決說“不”。具體包括及時拔掉充電器,維修更換家中的老舊電線、電器,養成“三清三關”的習慣:及時清理陽臺、廚房、樓道,離家和入睡時要關火、關氣、關電。無論是在家中、工作場所,還是在其他場所,都要以主人翁的姿態投身到“查找身邊安全隱患”的行動中來,共同夯實安全防線。
防範應對高溫天氣下的災害事故,說難也難,說易也易,只要各個環節、各個主體都盡心盡力、協同發力,把應有的責任落實到位,將防範應對工作做到位,定能不斷推動安全治理模式轉型升級,守牢安全底線、紅線,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構築起堅不可摧的銅牆鐵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