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高溫來襲 陽澄湖大閘蟹大規模「熱死」減產2成

由於連續高溫,今年大閘蟹出現大規模窒息死亡,陽澄湖核心產區預計減產20%。(取材自微博)

「大閘蟹」肉質鮮美、蟹膏金黃,是不少中國人盤中珍饈。但今年入秋以來,由於連續高溫,讓大閘蟹蛻殼期出現大規模窒息死亡,陽澄湖核心產區預計減產20%。不光如此,實際成熟期也延至10月下旬。網友戲稱「陽澄湖大閘蟹今年是淹死了嗎」前不久一度登上熱搜。

路透報導,江蘇省東部陽澄湖的養殖戶謝丹丹表示,「從2022年開始,感覺天氣一年比一年差」,過去三年讓他們陷入十多年養殖生涯中前所未有的艱難。她說,「我們已經爲遭受損失做好了精神準備」。

據專家表示,非同尋常的高溫給大閘蟹帶來了三重威脅:生長減緩,水中氧氣含量降低,以及細菌生長加速。

今年夏季長三角持續50多天高溫,7月水溫一度逼近40℃,而這一週期碰上大閘蟹體質最弱的蛻殼期,因此出現大規模窒息死亡。

謝丹丹感慨道,「從事農業的人要看天吃飯」,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她表示,「只能看看大閘蟹是否能夠適應,如果牠們無法適應,那麼這個行業或許就會被淘汰。我們對此無能爲力。」

據瞭解,原定9月26日開捕的大閘蟹,實際成熟期延至10月下旬。目前精品蟹漲價40%至50%,3兩母蟹從1斤70至80元(人民幣,下同)漲至150至170元;電商預售8只裝則高達2588元。非產區蟹假冒陽澄湖大閘蟹的比例更是高達9成。

不過,荔枝新聞報導,江蘇在炎熱許久後突然氣溫驟降,讓陽澄湖的大閘蟹變得肥美。加上今年生長週期稍長,反而給了螃蟹更充足的時間累積風味,蟹膏更滿、肉質更緊實。

近日不少吃貨民衆親自開車前往陽澄湖,甚至有不少人自備鍋具,直接架設「移動廚房」,開始現撈、現蒸、現吃,享受秋日中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