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車、高齡、自撞佔大宗 臺南三面向防制高風險事故立即改善
▲臺南市長黃偉哲責成道安團隊針對A1事故逐案分析,建立5日內即時改善制度。(圖/記者林東良翻攝,下同)
記者林東良/臺南報導
根據交通部最新統計,2025年1至4月臺南市交通事故30日內死亡人數達114人,市長黃偉哲責成道安團隊全面盤點事故樣態,聚焦「機車事故」、「高齡族羣」與「自撞事故」三大高風險來源,從工程、教育與執法多管齊下,全力壓低事故發生率,強化市民用路安全。
黃偉哲市長表示,事故資料提醒我們不能鬆懈,市府面對問題不逃避、不粉飾,堅持滾動檢討與即時改善。他強調,每一起A1事故(死亡事故)都逐案檢討與修正,期望打造「行得安全、走得安心」的用路環境。
交通局局長王銘德指出,依分析資料顯示,死亡事故肇因以「分心駕駛」佔比最高,達28.9%,其次爲高齡機車事故佔27.2%,機車自撞則佔15.8%。這些類型多與駕駛人精神狀態與個人操控失誤有關,與道路設計本身關聯度較低,且事故發生地點高度分散,顯示具有「隨機、非熱區集中」等特性。
針對現況,市府已建立「A1事故5日內現勘改善」制度,今年1至5月已完成38項交通工程改善,包括標線補繪、增設反光設施、防撞護欄、照明補強與號誌改善等。並於道安會報中由市長親自督軍,確保跨局處協作機制確實執行。
在事故預防方面,交通局也強化「三大作法」:一、工程面:針對白河172甲線、柳營165線等彎道事故高風險路段,增設彎道警示與視覺減速標線,並檢視路肩配置,防止車輛偏離失控。二、執法面:聚焦超速、闖紅燈、路口未停讓等重大違規項目,加強尖峰時段路口巡邏與見警率,提升嚇阻效果。三、教育面:推動「學生通學安全守護專案」、社區路老師宣導與校園交通課程,從小紮根防禦駕駛觀念,也強化高齡者安全用路意識。
王銘德補充,儘管A2事故(受傷案件)在1至4月較去年同期微幅下降116人,但高齡與機車事故仍爲整體風險焦點。市府將依據交通部「114年度多元交通安全提升計劃」,落實33項具體執行策略,並結合事故熱區交通健檢制度,動態調整對策。
交通局也再次呼籲市民:行車上路應保持專注、避免疲勞駕駛,高齡用路人應審慎評估自身狀況,採取保守安全的駕駛方式。每一起事故往往來自一瞬間的疏忽,唯有公私攜手提升安全意識,才能真正守護回家的每一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