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採影響仍未出清 三友醫療2024年淨利潤下降超八成
本報記者 蘇浩 童海華 北京報道
近期,三友醫療(688085.SH)披露了2024年度業績快報公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53億元,同比下降1.68%;歸母淨利潤1129.96萬元,同比下降88.18%;而扣非淨利潤首次轉負,爲-399.82萬元,同比下降106.74%。
對於業績大幅變動的原因,三友醫療方面表示,上述指標變動主要系受到國家脊柱高值耗材帶量採購落地實施的影響,公司脊柱產品銷售價格大幅下降,導致公司脊柱業務收入及淨利潤下降。
2024年,隨着國家脊柱高值耗材帶量採購在全國範圍內全面落地,三友醫療的核心業務——脊柱類植入耗材遭遇價格“腰斬”。儘管公司脊柱產品發貨量同比增長超30%,但集採導致的終端售價大幅下降,直接造成淨利潤和扣非淨利潤大幅下降。
針對公司業績下滑及集採降價影響何時出清等問題,《中國經營報》記者日前向三友醫療方面致函採訪。三友醫療方面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自成立以來深耕骨科醫療器械領域。目前,國家脊柱高值耗材帶量採購落地實施範圍已基本覆蓋全國。作爲公司未來發展關鍵戰略之一,公司將持續積極佈局海外市場,以專利技術產品輸出爲導向,開拓歐美國際高端骨科市場。
“出海”拓展市場
自2022年國家脊柱類耗材集採啓動以來,骨科行業已全面覆蓋脊柱、關節、創傷、運動醫學四大高值耗材領域,終端價格體系被重塑。三友醫療脊柱業務收入佔比高達77%,其依賴單一品類的結構性風險在集採下暴露無遺。
隨着集採後市場規則轉向“以量換價”,渠道壁壘被打破,醫院准入門檻降低。然而,三友醫療卻因業務規模較小,2023年營收僅4.6億元,遠低於威高骨科、大博醫療等頭部企業,且產品線單一,難以通過多品類協同效應對衝風險。相比之下,國產頭部企業憑藉規模優勢逐步搶佔市場份額,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爲了降低對國內集採市場的依賴,分散業績風險,三友醫療積極拓展國際市場,尤其是歐美等骨科高端市場。
2023年12月,三友醫療使用自有資金500萬歐元,通過全資子公司參與Implanet SA公開發行股份,自此後者成爲三友醫療控股孫公司。
Implanet SA作爲三友醫療推進國際化業務的重要佈局,在2024年雖然營業收入有所增長,實現940.58萬歐元,較2023年同比增長26.29%,但由於公司國際化業務尚處於初期拓展階段,其虧損狀態仍未得到根本扭轉,對三友醫療2024年的淨利潤產生了約-2100萬元的影響。而Implanet SA的虧損狀況,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三友醫療的整體業績壓力。
靠超聲刀帶動業績
此外,三友醫療還選擇了通過併購來尋求新的增長點,但這一過程中也暴露出諸多問題。
2024年8月,三友醫療擬以4.16億元的價格收購水木天蓬剩餘股權,交易完成後將持有100%股權。這是繼2021年以3.43億元收購水木天蓬49.88%股權後的又一次高溢價併購。此次交易的評估增值率高達406.21%,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
根據重組報告書,2022年和2023年,水木天蓬的營業收入分別爲7383.87萬元和9268.77萬元,遠低於評估時預測的1.05億元和1.43億元,高估率分別達到41.62%和53.89%。這種高溢價收購無疑會增加公司的財務負擔,同時也可能爲未來的業績增長埋下隱患。
記者注意到,水木天蓬的營收結構在報告期內發生了劇烈變化,尤其是超聲骨動力設備主機產品的銷售收入佔比從2022年的54.01%驟降至2024年1月—4月的18.15%;而超聲骨動力刀頭的銷售收入佔比卻從27.62%上升至69.59%。
“水木天蓬主要產品爲超聲動力設備,其主要系由主機、手柄部件及刀頭組成,各類產品平均價格變動主要受產品定價策略、國內外市場競爭環境、規格型號差異等多重因素影響。”三友醫療方面告訴記者,水木天蓬業務穩步健康發展,超聲骨刀的療法獲得臨牀越來越肯定的認可,設備裝機量進一步提升,超聲刀頭耗材銷售顯著擴大。從長期來看,隨着超聲骨刀系統主機的入院,進而帶動刀頭、手柄部件等耗材產品持續放量,從而帶動未來營業收入和淨利潤的快速增長。
而針對公司未來業績提振,三友醫療方面表示,目前,國家脊柱耗材集中帶量採購正在執行。面對更加複雜嚴峻的經營環境和行業競爭格局,公司以現有產品線——脊柱、創傷及超聲動力系統爲基礎,利用公司運營網絡促進公司現有運營產品比如囊袋、骨水泥等的市場銷售工作,持續推進運動醫學、骨科新材料、手術機器人等骨科相關領域的戰略規劃和業務佈局,進一步提升公司研發實力和核心競爭力。
(編輯:曹學平 審覈:童海華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