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面穩健 印股具補漲空間

印度股票基金近月績效前十名

今年以來全球新興市場基金多數有亮眼表現,但印度基金卻成爲少數表現落後的股票型基金類別。法人指出,雖受美印關稅爭議與外資持續賣超影響,短線表現不若其他亞洲股市,不過在內需消費、政府支出與企業獲利逐步改善的支撐下,印度後市仍具備補漲契機。

臺新印度基金經理人黃俊晏表示,8月以來印度股市表現不如其他亞洲市場,主因美印關稅談判結果僅達50%進展,遠低於市場預期,壓抑投資信心。然而,印度2026年第一季GDP預估年增7.8%,大幅優於預估6.5%。加上政府調整所得稅率級距,實質增加民衆可支配所得4%至6%,未來若再推動商品與服務稅(GST)簡化與降稅,有望進一步刺激內需,形成經濟與消費的正向循環。印度企業獲利已開始上修,外資可望回補,內資更展現歷史高檔的買超力道,均有助於支撐股價。

瀚亞印度基金經理人林庭樟分析,近期美國對大陸與印度的高關稅議題,使中印之間的互動逐漸回暖。若雙邊貿易進一步擴大,將有助印度更深度融入全球製造業價值鏈,而大陸也將扮演關鍵角色。他認爲,關稅效應終將淡化,市場會回到印度穩健的基本面,現階段正是進場佈局的良機。

羣益印巴雙星基金經理人張諺祺認爲,歷史經驗顯示,降息循環有利資金流向新興市場,印度與東協特別受惠。印度政府透過降準、降息、減稅措施釋放流動性,推動民間投資與消費,進而加持企業獲利。張諺祺相對看好消費、科技及國防產業在「印度製造」政策與AI發展浪潮下的表現。

整體而言,雖然印度基金今年表現落後同類型市場,法人建議,隨着外資迴流、內需消費回升、稅制改革與政策利多加持,印度股市具備後市補漲空間,如果不知如何挑投資時點進場,可透過定期定額或逢低佈局方式,耐心參與印度市場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