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浪潮:企業家、網紅、個人,全民IP是趨勢還是割韭菜?
2024年最火企業家是誰?雷軍敢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3月,雷軍的爽文人生開始在網上流傳;5月,千億霸總爲車主開車門;8月,在新疆親測小米SU7;2024最後一晚,化身“勞模”、“廠長”跨年直播。整整一年下來,雷軍好像一直處於頂流狀態。巨大流量下,小米汽車創造了一個車圈最快紀錄:從上市到累計交付量破10萬輛,僅僅只用了230天。而這一成績,理想花了708天,小鵬花了1034天,蔚來花了1046天。於是,無數眼饞的企業和企業一把手,掀起了一場打造IP的風潮,比如360創始人周鴻禕、蔚來創始人李斌、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還有無數個國貨品牌創始人·····中小企業一把手,都開始輪番上陣,開通了自己的賬號,下場拍視頻、做直播。老闆們做IP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想節省廣告費。短視頻和直播時代,消費者面臨海量信息衝擊,企業需觸達消費者。而相比傳統廣告,更有人情味的老闆IP,效果會更好、成本會更低。但是一整年下來,我們看到很多企業、很多老闆,對於打造IP這件事,一直有很深的誤解,打造企業IP,不是說你發發視頻、開開直播,就是在做了,或者說就能做成功,如果你,打造IP的姿勢不對,輸出的相關內容不對,那就很難產生價值,很難產生對企業正向經營的動力。甚至是適得其反。就比如說5月份,百度副總裁、公關一號位璩靜親自上陣,開通個人賬號,並迅速登上多平臺熱搜,但很快,因爲個人言論不當,加上賬號是買、花錢拜師學習打造IP這些傳聞,陷入了巨大爭議。最後不僅沒能幫百度解決問題、提升企業形象,反而成爲了問題本身。包括這兩年,至少有四五十家企業,找我們IP的代運營,但都被我拒絕了。因爲我從根本上認爲,IP代運營就是個僞命題。我不夠懂你們的市場行情,不夠懂你們的產品技術,我能寫出來的腳本,都是按照“爆款套路”生成的,和對手的模式是相同的,這樣的話也就失去了IP的內核。失去與IP目的匹配的價值。在我看來,真正的IP是有獨特性的,它需要能夠張嘴就來,而不是請個演員去表演,它需要企業的產品、價格、服務等綜合能力來承載,而不是泛泛而談。就像雷軍,他的IP能這麼成功,真正的原因,就是他對市場、對消費者需求等各方面,都有很深的理解,同時,小米的產品力、技術力,也能爲他的IP內容做有力的支撐。當然,打造企業IP也確實有一套方法論,就是指KOB、KOL、KOC、KOE和KOS,分別針對老闆、網紅、消費者、員工和銷售。讓企業跳出“花大錢買流量”的陷阱,把原本的“做流量”思維,轉變成“做關係”的新模式。歸根結底,企業IP是企業價值的載體,也是這個時代,網羅“信衆”的最好途徑。但它也在考驗企業和企業一把手能否用更多的價值,贏得更多“信衆”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