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首席經濟學家:房市壓力未解 中國大陸經濟前景令人擔憂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強調,中國大陸必須將其經濟增長模式重新平衡,轉向依賴國內需求。IMF指,由於房地產市場的崩盤,大陸的國內需求已疲弱很長一段時間。圖爲民衆走在上海陸家嘴金融區的環型天橋上。(路透)
中美貿易戰火再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強調,中國大陸必須將其經濟增長模式重新平衡,轉向依賴國內需求。IMF指,由於房地產市場的崩盤,中國大陸國內需求已疲弱很長一段時間。同時,中美當前的貿易關係緊張有對全球經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的風險。
路透指出,IMF首席經濟學家古林查斯(Pierre-Olivier Gourinchas)表示,中國大陸的出口增長引擎正在熄火,其大量生產用於出口的製造品,但這些商品的價格向下,表明市場對這些產品的吸納能力有限。他重申,IMF長期建議中國當局向可持續的國內需求進行再平衡。
古林查斯指出,大陸國內需求疲弱已超過4年,受累於房地產危機尚未解決,銀行體系揹負大量不良貸款,消費者和企業信心受到壓制。中國大陸轉向對電動汽車等戰略性行業進行補貼投資,雖然推動了這些領域的增長,但也導致資源配置失衡,並帶來顯著的財政成本。
古林查斯並在1篇配合IMF預測發佈的文章中形容,中國的經濟前景「令人擔憂」。隨着房地產投資持續萎縮、整體信貸需求疲弱,金融穩定風險高企並上升,經濟正處於債務、通縮陷阱的邊緣。
另,IMF在最新全球成長預測中,維持對中國2025年經濟成長率在4.8%的預測,但稱相關增長主要受出口支撐,且該動能可能不可持續。古林查斯稱,大陸房地產部門在房市泡沫破裂4年後仍不穩定,整體信貸需求偏弱。他並指,美中貿易緊張升級對全球經濟構成重大風險,若關稅衝突擴大,可能顯著下修全球成長預測。
此外,古林查斯還在評論中美兩國近期在貿易問題上關係惡化時指出,「這可能會影響(全球經濟增長的)前景。現在的局面當然很不穩定,有很多議論,這明顯不會進入我們的基礎預測…...在很大程度上是下行風險。」他補充,2國上週發佈的聲明「讓所有人感受到貿易的不確定性至今依然存在。」
中國大陸14日開始向美國船隻收取特別港務費,大陸交通運輸部強調,這是對美國向中國船隻加收港口服務費的反擊措施。大陸商務部4月警告美國,如果美國對大陸製造的船隻收稅,北京當局必將採取反擊措施。而美國總統川普10日稱,美國從11月1日或更早時間在現有關稅基礎上對中國商品加徵100%關稅,聲稱這是中國大陸在貿易領域的「侵略性立場」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