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最多醫奉獎醫院需各界奧援 屏基智能醫療大樓經費龐大

屏東基督教醫院興建中的智能醫療大樓今年9月舉行上樑典禮。圖/取自屏基臉書

屏東基督教醫院承襲外國宣教士「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去」的精神,深耕偏鄉、照顧弱勢。屏基醫護人員與團隊共16次獲得醫療奉獻獎爲全臺之冠。屏基正推動「智能醫療大樓」建設,打造南臺灣急重症與智慧醫療基地,面對龐大建設經費,亟待各界支持,讓醫療傳愛精神延續。

1953年一羣來自美國、挪威與芬蘭宣教士醫師與護理人員,懷抱信仰的愛與醫療使命來到屏東,在貧困與艱難中開啓醫療宣教旅程。他們建立屏東基督教醫院,爲痲瘋病患送藥、投入小兒麻痹孩童治療、爲原住民及弱勢族羣帶來希望。

延續至今,屏基有傅德蘭、畢嘉士、李集美、島阿鳳、譚凱莉、邱金菊、曾瑞慧、餘廣亮、卓德鬆、範思善、連加恩、吳宗樹、洪慶憲,與海外宣教部、原鄉工作團隊與馬拉威工作團隊,共16次獲醫療奉獻獎,堪稱全臺之冠。

醫療奉獻獎是臺灣醫界最高榮譽,表揚默默行醫、不辭辛勞、心懷濟世醫護人員。屏基深耕偏鄉、原住民地區與弱勢族羣,屢屢獲獎,代表社會對屏基肯定,見證醫療人員代代相傳信念。

屏基在原鄉醫療工作持續68年,專科醫師送上山,推展長期照護。交通接駁車30年如一日,天未亮準時出發,載原鄉病患到院就醫。

關懷跨越國界,1994年屏基醫護人員歷經10年耕耘到泰國、緬甸邊境佤邦,建立200牀的安邦醫院及四個分院,培育百餘位醫護人員。2002年屏基承辦臺灣駐馬拉威醫療團,兩國在2008年斷交,屏基仍以國際非政府組織(INGO)形式駐守,協助當地建立數位健康系統,從臨牀照護到電子病歷升級。

屏基從創院以來沒有財團奧援,屏基指出,現正推動智能醫療大樓興建,新大樓基地面積1萬6000平方公尺,地上11層、地下2層,總樓地板面積近7萬平方公尺,設置一般病牀499牀、特殊病牀362牀,導入智慧醫療系統,整合AI輔助診斷,強化重大創傷、心肌梗塞、腦中風等急重症照護體系,發展完備急性後期及腫瘤治療照護資源。

屏基表示,雖已貸款34億元,但仍有10餘億元需籌措。爲讓更多民衆參與屏東醫療發展,推動「空間命名募捐款計劃」,單人病房每單位捐款150萬元、雙人病房每單位捐款100萬元、四人病房每單位捐款200萬元、病牀命名每單位捐款15萬元,一張病牀一年可救助逾60名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