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金融工具 超前部署高齡生活
首先是信託部分,近年不少銀行推出安養信託,讓民衆可預先將資金交由信託機構代管,並設定觸發條件,例如生病啓動定期撥款,專款專用支應醫療費、照護費用與生活費,不僅保障照護品質,也能避免家庭成員爭議或資產被誤用。
例如國泰世華銀行推出「幸福守護安養信託」服務,可透過專款專用,依照受益人的需求啓動信託支付醫療、長照等費用。臺新銀行亦有預開型信託產品,可交付的資金幣別包含新臺幣及美元,可交付的財產包含現金及保險金。投資標的可選擇國內外基金、ETF、債券,資金給付也相當彈性,委託人可設定將每年的投資收益做爲自己的生活費,或做爲支付居住養老機構費用,並可設定第三方律師擔任信託監察人。
其次,多數年金商品可設定領取年齡與年限,作爲晚年生活與長照費用的基本支出來源,也具備活越久、領越多的特性;定期定額投資基金、目標到期債券型基金亦可用於中長期資金規劃,部分銀行如永豐銀行、玉山銀行鍼對退休主題,推出智能理財顧問或退休模擬工具,協助客戶試算退休金缺口、安排資產配置策略。
針對風險承受度較低的高齡族羣,保本型商品如結合定存和衍生性金融商品特性的結構型商品,成爲保本、穩健資產配置選項。特別是在長照發生時,資產若因市況下跌縮水,將大幅影響照護品質,保本設計可保障最低資金水位,像是中國信託銀行、華南銀行都有類似的保本型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