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一出就虧」印度臺商憂產品銷美賠錢 品牌供應鏈暫不出貨
美國對印度課徵26%的對等關稅,印度臺商總會總會長何俊炘(圖)表示,臺灣在印度的品牌供應鏈企業,目前處於觀察期,因爲「貨一出就是損失」,所以先留在海關,暫時不出貨到美國。圖/中央社
美國對印度課徵26%對等關稅,印度臺商總會長何俊炘表示,品牌供應鏈企業因爲現在「貨一出就是損失」,所以傾向把產品先留在海關,暫時不出貨到美國;至於其他臺商,多以供應印度內需爲主,暫時沒有太大影響。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臺灣時間3日宣佈對所有進口商品課徵10%的基本關稅,並對部分貿易伙伴課徵對等關稅。
印度臺商總會總會長、德里臺商會會長何俊炘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美國要對印度課徵26%的關稅,這個衝擊不能說不大,但在印度的臺商主要是以供應印度內需市場爲主,所以目前暫時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中鋼印度總經理田宗凱也告訴中央社記者,因爲印度市場需求量非常大,中鋼印度95%以上的產品是以供應印度內需爲主,所以受到美國對等關稅的影響不是那麼大。
田宗凱透露,即便中鋼的客戶會把產品賣到美國,但因來自中國、越南等地的競爭對手被美國課徵的關稅皆高於印度的26%,因此印度仍具競爭優勢。
川普宣佈對等關稅中,一些品牌供應鏈面臨嚴重困境,例如爲蘋果(Apple)生產手機iPhone等商品的中國、越南,分別面臨高達54%、46%的對等關稅。
何俊炘指出,目前有一些在印度的臺灣企業,因爲屬於品牌商的供應鏈,確實面臨比較大的困境,所以都還處於觀察期。
何俊炘表示,他不針對個別公司預測,但據他所知,那些屬於品牌供應鏈的臺灣企業,目前的做法是暫時不出貨到美國,「東西已經出海的,那就沒辦法了,還沒有出去的,就會暫時留在海關,否則會立即造成損失」。
何俊炘說,目前在印度的臺灣企業、印度本土的公司,甚至印度政府及相關單位,大多抱持樂觀態度,因爲大家普遍認爲「還有談判的空間」。
印度新聞信託社(PTI)報導指出,印度出口商品中有18%銷往美國,同時有6.22%進口商品來自美國,美國可說是印度重要貿易伙伴之一。
印度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雖從2019年到2020年的172.6億美元,上升到2023到2024年的353.2億美元(約新臺幣1.17兆元),讓美國認爲處於貿易劣勢,但印度積極與美國交涉,試圖將傷害降到最低。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2月到美國華府與川普會晤時,就承諾增加採購美國能源,從去年的150億美元提高到250億美元,同時會增加數十億美元軍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