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利承壓 惠譽:銀行業展望惡化、民營銀行評等仍保持韌性
二次金改20週年,臺灣金融業有六大問題有待推動整並化解,圖爲銀行示意圖。記者曾原信/攝影 曾原信
美國對等關稅衝擊,國際信評機構惠譽指出,臺灣民營銀行的自身信用體質和評等將能夠承受週期性的經濟逆風和美國提高關稅所引發的全球貿易不確定性,儘管由於獲利能力和資產品質的壓力有所上升,惠譽信評於6月將臺灣銀行業的展望從「中性」下調至「惡化」。
臺灣銀行的經營環境(OE)分數仍維持「a」/穩定,這得益於人均GDP的上升及溫和的失業率。民營銀行穩定的自身信用體質和評等由充足的資本和流動性緩衝所支撐。大多數銀行在資產品質和獲利能力方面仍保持足夠的評分空間,儘管減損放款比率呈現溫和上升,主要來自受美國關稅影響的行業。穩健的放款和手續費收入增長,伴隨着損失吸收緩衝的增加和充足的系統流動性,應能抵消較高的信用成本和較低的交易收入。
惠譽預期臺灣於2025年實施的巴塞爾協議III新規將對銀行的資本影響有限,但針對2026年國內系統重要性銀行可能採用的內部評等法,或將適度提升銀行的獲利能力和資本水準。
在缺乏大型併購後經營和財務狀況強化,或政府支援加強的情況下,銀行評等上調空間有限。如果發生嚴重且持續的經濟衰退或國內房地產市場出現大幅修正,評等可能面臨壓力,但這不是惠譽的基本情境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