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患潛藏 化險有方 昆明市五華區開展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綜合治理
一日深夜11點,昆明市五華區安全聯合檢查突擊檢查組來到王家橋村。工作人員打開手電筒,光束刺破巷道的黑暗,精準定格在三樓窗口垂下的充電線上——泛黃的電線末端,連着一塊正在充電的電池。“快開門,這樣充電太危險了!”工作人員的聲音劃破夜空,整治行動迅速展開。
2024年以來,爲堅決遏制電動自行車火災事故高發態勢,五華區聚焦“生產、銷售、使用、回收”全鏈條風險,明確市場監管、公安、住建、消防等6個行業部門及街道職責,通過高位統籌、部門聯動、科技賦能、宣傳引導等組合措施,持續深化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綜合治理,構建起全流程、多維度的安全防控體系。
“飛線充電”“人車同屋”如何破? 突擊檢查排隱患
五華轄區有462處電動車停放點被一一標註風險隱患,其中132處高層住宅、老舊小區、城中村被列爲紅色預警區——這些區域因充電設施匱乏,“飛線充電”“人車同屋”現象尤爲集中。由轄區消防、公安、市場監管、街道組成的20支巡查隊,每日22時至次日6時開展突擊檢查。在虹山社區,一家售賣電動車的車行因私自改裝12組超標鋰電池被依法查封;在昭宗小村,僅一夜,工作人員就剪斷了21處“飛線充電”。
最棘手的情況出現在城中村。黃土坡北村租戶老張坦言:“樓下充電樁總被佔滿,沒辦法只能拉線充電。”針對這一情況,消防聯合街道啓動“一棟一策”改造,在清理佔道車輛的同時,利用閒置空地新增了3處集中充電區、120個智能充電口,充電費用控制在每小時0.3元以內,切實解決了居民充電難題。
“移動炸彈”如何拆? 源頭狙擊保安全
日前,五華區市場監管局執法科對小屯汽配城進行突襲檢查。在一家掛着“電池以舊換新”招牌的店鋪內,37組無認證鋰電池被當場查扣,這些電極裸露的“移動炸彈”,正是引發火災的隱形推手。
“銷售端是火患防控的第一關。”執法人員介紹,五華區自2024年起建立了電動車銷售企業“黑白名單”,11家違規商戶被納入重點監管範圍,已查處相關案件11起。在雲冶生活區電動車市場,每家店鋪都張貼着《安全責任承諾書》。商戶老李指着新裝的煙霧報警器說:“現在進貨必須查驗3C認證,滅火器每月都要檢查,安全這根弦時刻緊繃着。”
生產環節的監管使用雷霆手段。7月初,消防聯合相關部門對電池組裝小廠和個體經營戶進行排查,失控未達標的單位均被責令停產整頓。技術專家在現場進行演示:合規電池被針刺後僅冒白煙,而問題電池瞬間爆燃,躥出2米高的火焰。這場演示被製作成警示教育片,在全區範圍內輪播,起到了極強的警示作用。
在月牙塘公園消防宣傳點,志願者點燃了電動車模型。圍觀羣衆屏息凝視:30秒內,火焰便吞噬了整輛車,濃煙直衝屋頂。“太嚇人了!以後再也不敢把電池拿回家充電了。”市民陳女士由衷地感慨。這類沉浸式警示教育,五華區今年已開展50餘場。
“入戶防火牆”如何建? 科技賦能織密網
“嘀嘀!電動車禁止入內!”在天驕北麓小區,當居民試圖推着電動車進電梯時,轎廂頂部的監控攝像頭立即鎖定電梯按鍵,轎門持續敞開無法閉合。這套“阻車系統”運行一年來,該小區違規入戶充電記錄降至零。
技術防控正逐步向全域延伸。蓮華街道爲充電棚加裝了“水霧噴淋+溫度傳感”裝置,當電池溫度超過70℃時會自動斷電;大觀商業城的充電樁配備了智能監控模塊,能實時回傳電池狀態。更關鍵的是,這些數據已接入昆明市電動自行車綜合監管平臺,爲全鏈條追溯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底座。
“現在走兩步路就能充電,太方便了!”江岸小區曦江裡住戶王阿姨指着新建的智能充電站感慨道。這個建成於1999年的老舊社區,通過拆除違建車棚騰出空間,新建的站點配備了60個充電口、8組滅火器及24小時監控設備,全方位保障居民電動車充電安全。
多措並舉確保新國標落地見效
2024年12月3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會同公安部、應急管理部、國家消防救援局組織修訂了強制性國家標準《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新國標將於9月1日起實施。實施時間分爲兩部分,其中生產環節實施時間是9月1日,銷售環節實施時間是12月1日。
新國標究竟會給電動自行車產品乃至整個行業帶來怎樣的作用?據媒體報道,一是降低火災事故隱患和危害。二是減少交通事故風險。三是有效防範非法改裝。四是提升車輛整體安全性能。五是更好滿足消費者日常使用需求。簡言之,新國標實施後,電動自行車產品會更安全、續航更長,使用更便捷。
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爲保障新國標順利實施,五華市場監管部門將嚴查銷售環節庫存車輛,確保12月1日後僅銷售新標車;消防部門將推動200個小區的充電樁加裝智能監控模塊,及時預警充電異常情況;交警部門將修訂非機動車停放區劃線標準,嚴查電動車在機動車道行駛的行爲。
記者 郭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