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譽上調新光人壽的 IFS 評等至A+(twn) 展望正面
惠譽國際信用評等公司已將新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新光人壽)的國內保險公司財務實力(IFS)評等自A(twn)上調至A+(twn),將其國內長期評等自A-(twn)上調至A(twn);評等的展望均爲正面。惠譽同時將新光人壽發行的新臺幣次順位公司債的評等自BBB+(twn)上調至A-(twn)。
惠譽同時發佈新光人壽BBB的保險公司財務實力評等,以及BBB-的長期發行人主體評等。這兩項評等展望均爲正面。
這次上調評等反映出新光人壽以惠譽Prism全球資本模型衡量的資本緩衝更爲強健、獲利能力有所改善,以及新契約的合約服務邊際(CSM)強勁加速。
展望爲正面反映出,惠譽評估在2026 年實施在地化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TW-ICS)之後,新光人壽的資本水準指標將保持強勁,以及對該公司財務前景的評估結果。 新光人壽與臺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合併之後——該合併案或於2025年末前完成,新光人壽的公司狀況將得到改善。
評等理由
Prism緩衝提升:截至2024年末,新光人壽以惠譽全球 Prism 資本模型衡量的評分自2023年末的「強健」級別低位改善至此級別高位。得分的改善受惠於優質新業務銷售強勁成長加的避險後投資收入增加帶動收益扭虧爲盈。在新光金融控股股份(2888)有限公司(新光金控)向新光人壽增資208.6億元后,2024 年新光人壽合併權益總計增加19%至1,886億元、資本適足率2023年第4季改善至221%。
惠譽預期新光人壽的Prism 評分將改善,除了考慮新光人壽業務成長持續以利潤率爲重心之外,且2025年新光金控將增資及新光人壽位於新加坡的特定目的境外籌資事業(SPV)公司將發行以美元計價的境外債券。隨着臺灣將於 2026年引入《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17號》(IFRS 17),Prism資本模型將稅後CSM計入爲自有資本的一部分。
預期資本適足率良好:惠譽預期,2025年新光人壽的資本適足率將保持穩定的緩衝,且中期內在TW-ICS下清償能力維持在良好水準。在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於2026年實施,考慮到新光人壽將申請部分主管機構推出的過渡措施,基於2024年財務狀況推算,該公司估計 其TW-ICS下清償能力將在150%以上。
營運表現更佳:2024年新光人壽的財務業績自2022年、2023年的虧損反彈。儘管競爭激烈的利變型商品的宣告利率上升,導致負債成本攀升,但獲利能力指標有所改善,包括股東權益報酬率達5%、利差損較2023年水準下降。受臺幣貶值所帶來的匯兌收益及強勁的股市資本利得的驅動,投資回報飆升。新光人壽披露新契約CSM成長23%,其中90%由保障型商品生成。IFRS 17下,CSM的穩定成長將驅動核心收益。
2024 年,以美元計價的利變型壽險商品快速成長,導致避險成本降低。惠譽預期,新光人壽將藉着專注於銷售健康險與保障成分高的壽險商品策略,改善其CSM利潤率,並實現CSM持續累積。
額外收益緩衝:截至2024年末,新光人壽以攤銷成本衡量之投資帳面價值與公允價值相差接近6,560億元。臺新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887)(BBB/bbb/負向評等觀察)透露,此金額將按投資的到期期間透過收購法下的收購價格分逐步攤銷入合併後的保險子公司的損益表。惠譽將此穩定的收益視爲額外收益緩衝。
「有利」的公司狀況將改善:新光人壽的公司狀況受惠於其廣受認可的品牌、作爲第四大保險公司的強大市場佔有率(2024年按保費計算佔臺灣壽險業7.8%的市場份額),以及多元化的業務結構。惠譽評估該公司的業務風險狀況(以利差負擔衡量)高於臺灣其他同業的水準。惠譽認爲,合併後的業務狀況將更爲可觀、行銷通路將更爲均衡,且新光人壽完善的代理人隊伍會輔以更強大的銀保通路,從而在未來12至18個月內取得更強大的競爭地位。
高企的風險資產比率將下降:截至2024年末,新光人壽的調整後風險資產(主要爲權益類投資和非投資等級債券)與權益總計及有損失吸收能力準備金的比率爲193%。惠譽認爲,高資產風險令新光人壽的資本水準易受資本市場不利因素上升的影響,並導致其營運獲利能力波動。惠譽預期,截至2025年末,調整後風險資產比率將因資本水準增強而下降;由於將IFRS 17下的稅後CSM計入自有資本的一部分,以應對國內及海外投資市場的不利走勢,調整後風險資產比率可能進一步下降。
資產負債管理是關鍵:截至2024年末,新光人壽的固定收益資產配置保持穩定,在市場利率上升的情況下,其資產存續期超過負債存續期,這示意其負債對利率變動的敏感度較低。儘管如此,該公司因臺幣保單部分由海外資產支應,導致臺美之間的利率和幣別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