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歐擬強制技術轉讓 陸外交部:反對保護主義措施
針對歐盟擬要求中國大陸企業在當地投資時進行技術轉讓,中國大陸外交部15日重申原則立場,提出「三個反對」,強調中方反對違反世貿規則的強制技術轉移、干預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及以提升競爭力爲名的歧視性措施。歐新社
針對歐盟擬要求中國大陸企業在當地投資時進行技術轉讓,中國大陸外交部15日重申原則立場,提出「三個反對」,強調中方反對違反世貿規則的強制技術轉移、干預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及以提升競爭力爲名的歧視性措施。
在10月15日例行記者會上,針對彭博記者問及,歐盟正考慮迫使中國大陸公司向歐洲公司移交技術,以便在當地運營,這是一項新的措施,旨在使歐盟行業更具競爭力,中方對此有何迴應?
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林劍指,「具體問題建議你向中方的主管機關了解。」作爲原則,中方支持中歐企業基於市場原則開展貿易投資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反對違反世貿組織規則強制技術轉移、反對干預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反對以提升競爭力爲名,採取保護主義歧視性做法。
路透指出,歐盟輪值主席國丹麥外相拉斯穆森(Lars Rasmussen)14日說,許多歐洲國家認爲,只要遵守規則,自己就能成爲贏家。歐盟主張,中國大陸以技術移轉爲市場準入條件,或者強制要求與中國大陸企業成立合資企業,已大幅受惠於在當地營運歐洲企業的大規模技術移轉。
拉斯穆森說,歐盟在設定條件時,應該從美國和中國大陸借鑑經驗,「若我們邀請中國投資歐洲投資,必須要有一個前提條件,我們也要有某種形式的技術移轉」,「我認爲我們還沒完成這個討論,但我們發現自己正身處新情勢」。
彭博則指,這是一場高風險的博弈,正值歐洲面臨關鍵時刻。受補貼的中國大陸產品席捲歐盟產業,而北京的稀土出口限制可能對當地製造商構成威脅,但效仿中國大陸的保護主義手段來反擊中國大陸可能引發不滿,損害雙方仍然至關重要的貿易關係。
此前,知情人士稱,歐盟的強制技術移轉措施,可能適用於尋求進入歐洲汽車與電池等關鍵數位和製造市場的企業,也可能要求繼業使用特定比率哦歐洲產品或勞工,或在歐盟境內爲產品附加價值,新規預料將在11月提出,作爲「產業加速器法案」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