茴香菜的滋味~二百公里的愛情
圖/米各
(一)
一個人能有幾個故鄉呢?
一個、二個?我不確定。
但你若問我,如果可以用距離來計算愛情,那會是多遠?
我會毫不遲疑的回答:「是二百公里。」
更精確的說,是二百零五公里。
那是我爸媽當年從雲林老家北漂到板橋的距離。
也是我們小時候回鄉過年舟車顛簸的距離。
更是我媽去世後葬在雲林老家,我爸爸常常一人開車回雲林看她,只爲了和她說說話的距離。
也是現在坐在高鐵車上的我,從板橋站坐到高鐵雲林站的距離。
(二)
我爸爸今年80歲了,那一年他34歲,考上中醫師執照後,便帶着我們一家來到板橋開業,46年過去了,直到現在他還在中醫的崗位上兢兢業業的工作着。
那時候我爸爸負責看診,我媽媽就幫忙打理診所和家裡的一切,包括我們三個小孩。
我爺爺生前也是中醫師,一生過得清苦。爺爺在去世前曾跟我爸爸說,一定要答應他二件事,一是不要靠「業醫致富」,二是要讓後代將家業傳承下去。
我爸做到了第一項,他讓我們家衣食無虞,也確實沒有大富大貴。
我媽媽幫他做到了第二項,她盯着我和大弟的功課,讓我們沒有荒廢學業,也都考上了中醫師。
從雲林搬來板橋那年,我還在念小學五年紀,因爲是長女,下課後的工作就是幫忙整理中藥櫃,先把一袋袋的中藥材按照順序放入櫃中的小抽屜,再拿一條幹淨的抹布,把藥櫃上一個個寫着中藥名字的素白瓷藥罐擦乾淨。
我常會趁爸爸不注意時偷偷從藥罐中拿出幾片炙甘草偷偷嚼着。我爸爸說過,炙甘草要製得好,蜂蜜是關鍵,用地道的好蜂蜜才能完全發揮出藥效。小時候的我根本沒有心體會這些話,倒是一邊吃着炙甘草一邊轉頭,卻看見大弟一臉渴望的看着我手中的炙甘草片,我只好把手上僅剩的都給了他。
(三)
母親在60歲那年生了一場病,身體慢慢變得時好時壞。
都說人老了都會思念故鄉,也許是深植在遊子血液裡落葉歸根的基因。
那時我爸媽只要假日都會回雲林,和故鄉的親戚話家常。
還有,他們總會在返回板橋前,買回一些故鄉的食物,與其說是食物,應該說是用來緬懷思鄉之情的療愈方式吧。
這些都是我父母從小在雲林吃到大的食物,是所有云林人的集體記憶;西螺的醬油、莿桐的蒜頭、還有茴香菜。在異鄉吃着了故鄉的味道,便彷彿自己不曾離開故鄉,異鄉也是故鄉。
雲林的農民每年冬天到農曆過年前,會在休耕的農地上種植一種茴香菜,然後家家戶戶的餐桌上就會出現各式的茴香菜料理,因爲茴香菜有特別的香料味道,我從小就不喜歡吃。
雖然有「茴香」二個字,但是卻不是中藥的茴香,而且在我結婚後自己上市場買菜時,市場上也完全看不到它。
就在我逐漸忘記茴香菜的味道時,有一個週末我回孃家,在廚房的桌上看到了一大盆新鮮的茴香菜。
「怎麼有這麼多茴香菜?你們回雲林了?」我問道。
「沒有,是妳爸爸今天一大早開車回雲林買回來的,等一下妳也拿一些回去。」媽媽笑着回答。
我摸着久違的茴香菜,那特別的香味撲來,突然想起兒時的茴香菜噩夢。
「我只要一~一~點點就好。」我轉頭對媽媽說道,我媽媽卻彷彿自言自語的說:
「好一陣子沒回雲林,妳爸說舟車勞頓對我身體不好,但是昨天我突然好想吃茴香菜~」
她停了一下,又繼續說。「結果妳爸回說:『快過年了,茴香菜是該出產了』後就睡着了,結果今天一大早他就自己一個人開車回雲林把茴香菜買回來了,妳在鄉下的舅媽知道了,罵妳爸實在真憨,開一趟車回雲林,只是爲了買菜。」
我媽捂着嘴笑得很起勁,我靜靜地看着她,我知道她是真心喜歡的,喜歡她丈夫的憨,爲了讓病中的妻子開心,做了瘋狂的傻事。
(四)
我把從孃家帶回來的茴香菜煮給老公吃,「這是?」老公吃了一口問道。
「是茴香菜,我小時候吃到怕的菜,冬天時每天、每餐都吃的菜。」我回答道,同時把身子往後退,那味道太強烈了。
「妳們都吃這麼好?還把它當成菜吃?」我老公驚訝的看着我。
「怎麼了?」看到老公訝異的表情,我問道。
「這不是蒔蘿嗎?是高級的香料耶!微風廣場的超市有賣,新鮮的一小把就上百塊呢!」老公說着,打開手機搜尋蒔蘿給我看,同時又夾了一大口茴香菜津津有味的吃着。
原來我從小吃到大的茴香菜,竟然是來自遙遠的地中海,一路飄洋過海來到雲林鄉下的蒔蘿。
我又把我父親爲了媽媽而一早獨自駕車回老家買菜的事說給老公聽。
「真浪漫!這是老一輩的人表達愛情的方式啊!」老公一邊說着,一邊看着手機上的Google地圖說道:
「你看看,從妳的孃家到雲林老家的距離有二百零五公里,開車來回就要五個小時耶!真猛。」老公讚歎着。
是啊,如果我爸媽的愛情可以用距離來計算,那就是二百零五公里了,一個人開車回鄉,買了妻子思念的茴香菜,然後又趕回另一個異鄉。
(五)
卡夫卡說過:「生命之所以有意義,是因爲它會停止。」
那一年,我媽媽的生命停格在70歲,她離開了我們,終於可以回到她一直心心念唸的故鄉雲林。
我們依照她生前的願望將她的骨灰放在雲林二崙的埤塘,在那裡還有阿嬤的骨灰。從那之後,每一次返鄉回雲林的路上,就只有我爸爸一個人了。
從此我爸媽的愛情距離不再是二百零五公里,而是無限遠。
一個人有幾個故鄉呢?
如果你問起茴香菜,也許它也會遲疑,曾經的它來自地中海,在那裡,人們都喚它爲蒔蘿;而如今,它在雲林的土地中茁壯,大家都叫它茴香菜,成了離鄉遊子的思鄉記憶。
也許,就像茴香菜一樣,當茴香菜的種子離開了地中海,在遙遠的土地上被種下,發芽、生根,又開花結果,繼續它的繁衍。
茴香菜不管到哪裡,一定會記得它遙遠的故鄉,在那裡它曾被稱爲蒔蘿;它也一定會感謝那個曾經是異鄉、而今已然成爲另一個故鄉的地方,那給予它營養的土地,讓它努力的成長茁壯,散發着和故鄉一樣的芬芳。
是的,故鄉永遠只有一個。
那是母親的故鄉,兒時追逐玩耍的故鄉,也是靜靜看着你成長,當你離開她去異鄉奮鬥打拚不說一句話從心靈深處祝福你,又引頸企盼你歸來的故鄉。
一個是出生的故鄉,另一個故鄉卻是給他養分成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