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損衝擊 中砂Q2每股賺1.82元
晶圓示意圖。圖/美聯社
中砂近四季度營運表現
鑽石碟大廠中砂(1560)30日舉行法說會,第二季合併營收21.2億元,季增19.5%、年增22.3%,主要成長來自大客戶先進製程維持成長、記憶體廠特殊晶圓需求強勁,儘管獲利受匯損影響,然單季每股稅後純益(EPS)1.82元。管理階層看好隨着先進製程往前推進,對鑽石碟、再生晶圓的需求提升。法人分析,未來A16製程將使用晶背供電技術,中砂市佔率有望上看8成。
中砂第二季合併營收表現亮眼。鑽石碟業務創單季同期新高,加上高階SBU(再生晶圓)出貨量提升,帶動產品組合持續優化,第二季毛利率回升至32.1%,營業利益率16.7%。惟業外仍承受匯損壓力,單季EPS 1.8元、累計上半年EPS 3.78元。
對於匯率影響,中砂預估新臺幣升值1%約侵蝕0.4~0.5%毛利率;在關稅部分,現階段則由客戶負擔,但並不排除未來在關稅確認後,客戶會再進行議價。
展望下半年,鑽石碟部分,受惠大客戶最先進製程產出增加,毛利率表現續升,成熟製程與記憶體需求則微幅成長,美系客戶有望在第三季小量貢獻營收、明年逐漸放量。管理階層透露,將視客戶需求機動擴充產能。
SBU(再生晶圓)7月新增1成之產能,並將持續擴充至明年第三季,滿足客戶需求;砂輪業務下半年需求持平,不過在併入子公司後,預估營收規模將成長約5成。
供應鏈業者透露,中砂與晶圓代工龍頭合作密切,隨着先進製程需求持續增加,預估鑽石碟產品於3奈米市佔達7成、2奈米則接近8成,未來用上晶背供電技術後,產值有望再提升逾2成。
法人指出,先進封裝前也需要晶圓減薄,對於鑽石碟的應用有所提升,據悉目前在代工龍頭的新建的先進封裝廠區將會導入;而Carrier Wafer(承載晶圓)作爲晶圓減薄製程中,作爲暫時貼合進行薄晶圓之支撐,未來隨各大晶圓廠導入晶背供電技術,中砂再生晶圓業務亦會有所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