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損不再是壽險痛點? 金管會擬改匯率會計處理
金管會將研議保險業「匯率風險的財務會計公允表達方式」,以符合壽險業更長期經營的特性。記者黃仲明/攝影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13日將赴財委會做業務報告。該業務報告中首度明確提出,將研議保險業「匯率風險的財務會計公允表達方式」,以符合壽險業更長期經營的特性。
據瞭解,壽險公會正收集各業者意見,希望聚焦形成共識並與金管會討論,希望最快能在2026年1月上路。
彭金隆日前在與媒體中秋座談時坦言,臺灣壽險業經營模式極其特殊,爲更公允地表達其經營狀況,可思考適用於該產業特性的會計方法,這從廣義角度來看也更符合會計精神。
彭金隆公開力挺,要替壽險業的匯率風險,尋求符合該產業特性的出路,也將該方案首度列入今年的業務重點中。
彭金隆認爲,匯率風險主要造成「未實現」的損益波動,嚴重影響財報,迫使業者耗費鉅額成本進行避險,以平穩帳面數字,但這並非實質的現金流量波動。
他強調,若過度避險卻沒避到實質風險,反而耗費大量成本,金管會與產業界應共同思考是否有更好的解決方案。
據金管會8月底統計,保險業總資產36兆9,727億元,在降息潮的資金派對、全球股市飆漲下,市場預估有望站上40兆元大關。
金管會六大工作重點,強化金融資本韌性中,光壽險業措施就有四大項,包括2026年將實施TW-ICS、IFRS17、實施釋出責準金的暫行措施,及研議匯率風險財務會計公允表達的可行性。
健全金融發展計劃則包括推動「亞洲那斯達克」、股市價值提升計劃等;亞資中心計劃包括高雄專區、TISA、臺日ETF相互掛牌、OIU租稅優惠等一系列規劃都進行中,到8月底統計,金融業資產管理規模已達34.4兆元,較計劃推動前已增加2.8兆元,已達4兆元增額目標的7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