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能科技次世代鋰陶瓷電池 累計出貨突破240萬顆
輝能科技創辦人暨執行長楊思枬。記者吳凱中/攝影
次世代鋰陶瓷電池的領導者輝能科技1日宣佈,自2013年起至2025上半年其累計出貨量正式突破240萬顆,寫下重要里程碑。其中全球首座Giga級超級工廠(臺灣桃園桃科廠)帶動的產能提升爲重要推手,該廠自啓用以來僅一年半時間,便已貢獻達50萬顆強勢驗證量產工藝的可靠性與擴展性。輝能電池已廣泛運用於動力電池、穿戴式裝置、車載電子、工業應用等多元領域,象徵輝能產品已具備高度商業化能力,可在不同應用中邁向穩定供貨。
輝能科技表示,憑藉其技術領先與製造成熟度,公司已成功證明具備量產能力,能穩定供應市場大宗需求。此一成就亦爲輝能即將於法國敦克爾克啓動建設的超級工廠奠定堅實基礎。
輝能科技自2006年創立以來,致力於開發高安全性、高性能、具規模化經濟效益及資源循環性的次世代鋰陶瓷電池,並率先全球投入自動化量產系統建置,爲全球唯一可大量量產的次世代鋰陶瓷電池製造商。
此外,輝能法國敦克爾克超級工廠暨2024年底成功獲得環評與建照雙許可後,引領第四代全無機電解質架構進入實質建廠階段,徹底解決現有電池痛點。並於2026年動工,2028年啓動量產,此一佈局標誌輝能邁向全球擴張關鍵進程,同時推動電池產業鏈升級轉型,並釋放可擴展的長期價值與成長潛能。
在現有量產技術持續優化的同時,輝能科技也同步推進第四代全無機電解質架構的開發與應用。透過全無機電解質技術,成功兼具固態電池與液態電池的雙重優勢,精準填補兩者在本質性能上的技術缺陷。該架構不僅全面改善傳統電池難以同時兼顧的六大核心性能:包括安全性、能量密度、熱穩定性、快充能力、能源效率與低溫性能,在上述技術優勢集大成的條件下,更進一步有效解決固態電池普遍面臨高昂的材料與製程成本問題,展現可量產的經濟性,重新定義固態與液態電池的價值結構。
同時,該項創新設計亦完美克服固態電解質常見的活性材料介面瓶頸,爲次世代電池的大規模應用奠定關鍵基礎,並帶來真正可規模化且可持續的能源轉型核心解決方案。
輝能科技創辦人暨執行長楊思枬表示:「次世代電池不僅是能源轉型的關鍵基石,更肩負起電動化與智慧裝置革新的推進引擎角色。我們非常高興輝能的產品已獲得全球多家策略夥伴的採用與肯定,並陸續導入多元市場與應用領域。除了業務拓展之外,我們也期盼能與產、官、學、研各領域的優秀企業們攜手合作、共築策略聯盟,合力推動能源轉型進程,爲全球永續發展貢獻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