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考素養題暴增 「每科都像考國文」

國中會考日前落幕,專家批評素養題佔比失衡,矯枉過正。圖爲國中會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中教育會考日前落幕,今年素養題暴增至百分之七十五,因題幹冗長、閱讀負擔重,被評爲近四年來最具鑑別度,學生卻哀怨「每科都像在考國文」。專家批評,部分考題把簡單的學科知識,硬是包裝成複雜冗長的素養題,根本矯枉過正。

據補教業統計,今年的素養導向題目比例大幅上升,國文、自然與社會三科平均每題題幹長達二百五十至三百字,平均每題僅有一點五分鐘的閱讀與作答時間,導致許多學生「不是不會,而是來不及寫完」。

老師:自然考題字數超越國文

寰宇教育主任江宜靜指出,今年是一○八課綱實施以來第四屆會考,數學與國文科素養題約佔百分之六十五,自然、社會與英文科更達百分之七十五。其中自然科考題字數高達一萬二千一百五十八字,甚至超越國文科。她認爲,會考基本題佔六成、素養題四成,才能兼顧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的評量。

加減運算 也變成冗長的素養題

升學輔導專家蔡崇華批評,目前會考素養題佔比失衡,只有三成考基礎學科概念,七成都在考閱讀能力,連簡單的加減運算也過度包裝成冗長的素養題,不僅失去評量目的,也模糊學科鑑別度。他認爲,素養題應以國文科爲主,如今卻演變成科科都像在考國文,已經矯枉過正。

臉書粉專「翻轉地理教室」版主洪敏勝也提醒,素養命題雖強調生活情境與跨域整合,但題幹不宜爲鋪陳而冗長,否則恐流於「閱讀速度測驗」,而非「知識理解評量」。

重生活經驗 教育雙峰恐更惡化

大學問執行長魏佳卉則指出,素養題佔比攀升恐加劇教育M型化。有別於高中升大學已分流考試,像是高中生考學測或分科,技高生考統測;而國中會考是所有學生都必須面對的升學考試,其中不乏低社經背景、缺乏文化刺激的考生,考題着重生活經驗與閱讀素養,只是讓教育雙峰現象更惡化。

針對外界批評,負責命題的臺師大心測中心主任陳柏熹澄清,實際素養題佔比並未超過三成,命題過程有嚴格比例控管。他強調,素養題核心是解決問題與生活實踐,不等同於所有長題幹或跨領域題。他並指出,歷年成績顯示學生逐漸適應此命題趨勢,尤其國文科精熟比例持續提升,顯示學校教學已與命題方向接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