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考數學難易適中 非選題出「民調」考驗2能力

114年國中教育會考17日登場,今年全國17萬餘考生分別在18個考區、232個考場應試,臺北市考生們開心進入考場應試。(趙雙傑攝)

國中教育會考第二科數學,教育部邀數學科教師解題分析。(蔡明亙攝)

國中教育會考第二科數學,教育部邀數學科教師解題分析,整體難度難易適中,難度排序降低作答焦慮感,題目取材生活化,如電影院搭餐優惠、自行車變速觀念、咖啡店早餐組合收入等都入題。教師也表示,第19題後較具挑戰性,2大題非選擇題則是考驗學生在數學概念中的策略與表達能力。

臺北市北投國中數學教師林柏嘉說明,今年數學科題目分佈,以12年國教課綱年級階段分類,選擇題共25題,其中七年級11題、八年級7題、九年級7題,非選題共2題,七年級1題、八年級1題;另以主題分類,數與量佔8題、代數與函數8題、幾何9題、資料與不確定性2題。

林柏嘉分析,今年數學題目數量與去年相同,整份試題具鑑別度,整體難度爲難易適中,前13題以單一數學知識概念爲主,需要的計算量低,多數學生一看就可知如何切入解題,從第9題開始出現生活情境題,這類難易度與順序安排,可助學生降低答題時的焦慮感,鼓舞學生應答。

桃園市平鎮國中數學教師劉建成表示,生活中的數學素養是數學試卷方向之一,同時也有一些在數學情境中,須活用數學知識與概念的試題,學生需有連結具體情境和數學概念的能力。

劉建成指出,從第19題起,是較具挑戰性的題目,探討的數學散佈在各年級中,學生須清楚深入理解,並有將生活或數學情境加以轉化的能力,才能正確解答。

題目取材生活化方面,劉建成說,像第9題要計算無障礙停車位設置、第11題爲翻牌比大小遊戲、第14題是咖啡店早餐組合的收入問題,要透過組合價格,算出實際銷售量。

部分題型則須從圖表擷取訊息,林柏嘉舉例,像第19題要計算「如何在電影院買到最多的爆米花」,電影院多有推出飲料與爆米花搭餐優惠方案,若要買16張票、16杯飲料,有2個組合優惠方案去選擇,考驗學生如何經過推論,在固定預算下買到最多爆米花。

針對第24至25題組,林柏嘉說明,往年題組都是精心設計,這題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以自行車變速該念爲題,若有一輛18速變速自行車,在某個齒輪比下,如何調前後齒輪騎起來比較重,接着還考更深入的數學概念,前三後六的齒輪,看起來是18速,但有些速其實一樣,在此前提下,討論哪些比例是相同的。

考題中的非選擇題,着重「策略」與「表達」,考驗學生察覺題目條件要素,轉化情境、擬定解題的推論方法,以及解題過程說明理由的能力。

林柏嘉提到,第一題非選是他整份最喜歡的題目,取材民調的倍率調整,因受訪者與全體人口的年齡分佈有落差,這時就要透過倍率調整,換算更貼近真實世界的結果,第一小題要學生計算60歲以上組的調整倍率,第二小題則要回推其中兩組調整前的贊成比率。

林柏嘉說,第二題非選也分兩小題,取材自藝術紙片的組合包,題幹說明有A、B兩種規格的長方形紙片,要規律排列成圖示的大長方形,第一小題要算出具體的第一層所需A圖案的數量,第二小題則是數學推理,判斷紙片數量比爲4:3時,是否可能剛好用完紙片。

談及今年是否有魔王題或較有鑑別度的題目?林柏嘉表示,若學生數學概念佳但閱讀理解速度普通,就會覺得非選題較難,若閱讀理解力強、數學程度中或中上,在計算量不高的幾何題,就沒辦法快速解題,一般數學學得不錯的學生,約60至65分鐘可寫完一輪,但總有一兩題會不在掌握內,假設沒有,剩10幾分鐘就能回頭檢查,假設有,學生就要選擇要檢查還是繼續想那一兩題。

對於有考生反映部分題目長,劉建成表示,除了後面的題組跟非選題,其實前面的文字量並不多,關鍵在閱讀理解,雖情境很短,但要把圖表、情境轉換成數學,對學生來講稍微難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