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磅礴青春力量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謀劃和部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鮮明提出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主線、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形成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爲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4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從小就植入孩子們的心靈。共青團肩負着鞏固和擴大黨執政的青年羣衆基礎的重大政治責任,必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關於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引領各民族青少年切實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牢固樹立休慼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匯聚磅礴青春力量。
深刻認識在各民族青少年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大意義
中華民族歷經幾千年發展,形成了多元一體的民族實體,是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血脈相連、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我國各民族共同開拓了祖國的遼闊疆域,共同締造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共同書寫了輝煌的中國歷史,共同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共同培育了偉大的民族精神。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形成和發展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歷史必然。在各民族青少年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對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
這是始終堅持黨的領導,鞏固各民族青少年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礎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對廣大青年的政治引領,引導廣大青年自覺堅持黨的領導,聽黨話、跟黨走。在青少年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必須把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作爲根本保證,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更加自覺地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堅持爲黨育人,緊緊把各民族青少年凝聚在黨的理想信念旗幟之下,引導青少年在思想洗禮、在實踐鍛造中厚植對黨的信賴、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努力把青少年培養成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這是增強各民族青少年中華文化認同,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強調要把加強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入每個孩子的心靈深處。在青少年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必須在各民族青少年中持續深化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涵育青少年深厚而持久的愛國強國報國之心。加強對青少年的歷史文化教育,堅持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講清楚“五個共同”,講透徹“大一統”,講明白“多元一體”,不斷增強青少年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歸屬感、自豪感。堅定不移做好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工作,堅定不移全面推行國家統編教材,促進各族青少年語言相通、心靈相通、情感相通,形成人心凝聚、愛國奮鬥的強大精神支柱。
這是動員青少年投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推動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共同富裕,一個民族都不能少;強調要最廣泛地把青年團結起來、組織起來、動員起來,激勵廣大青年增強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激發強國有我的青春激情,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勇當先鋒隊、突擊隊。在青少年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必須把各民族青少年的心緊緊連在一起,動員引領廣大青少年胸懷“國之大者”,激發不斷追求現代文明、創造美好生活、彙集起民族團結的磅礴力量,積極投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組織動員廣大青年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在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綠色發展、社會服務、衛國戍邊等各領域各方面工作中爭當排頭兵和生力軍,在推動民族地區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中展現青春作爲、彰顯青春風采、貢獻青春力量。
這是推動各民族全方位嵌入,促進各民族青少年廣泛交往交流交融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交往交流交融,是增進民族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必由之路;強調中華民族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鑄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必將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實現;強調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從青少年抓起。在青少年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必須把推動各民族青少年廣泛交往交流交融作爲重要着力點,堅持“融”的導向,按照增進共同性的方向,立足“相互嵌入”的理念,不斷豐富各民族青少年全方位嵌入的實踐路徑,推動邊疆民族地區和東中部地區各族青少年開展形式多樣的交流活動,促進各民族青少年共同學習、共同生活、共同成長進步,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團結統一,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持續推動中華民族成爲認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強的命運共同體。
這是發揮共青團組織的橋樑和紐帶作用,助力提高民族事務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務。在青少年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是新時代新徵程共青團義不容辭的職責使命。作爲緊跟黨走在時代前列的先進組織,共青團要弘揚“黨有號召、團有行動”的光榮傳統,堅持夯實基層的鮮明導向,不斷擴大團組織的覆蓋面,着力增強引領力、組織力、服務力,既把各民族青少年的溫度如實告訴黨,也把黨的溫暖充分傳遞給各民族青少年,努力成爲黨聯繫各民族青少年最牢固的橋樑紐帶。對標新時代好乾部標準,按照努力建設一支維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態度特別堅決、明辨大是大非立場特別清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行動特別堅定、熱愛各族羣衆感情特別真摯的民族地區幹部隊伍要求,全面從嚴管團治團,不斷加強民族地區團幹部隊伍建設,在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中彰顯獨特作用。
引領各民族青少年積極投身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 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勇當先鋒隊、突擊隊
共青團要緊扣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目標任務,準確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要求和原則方法,立足各民族青少年特點和成長髮展需求,找準工作切入點、結合點、着力點,爲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注入青春活力、貢獻青春力量。
強化思想政治引領,讓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信念在各民族青少年心中牢牢紮根。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不斷深化對黨的創新理論宣傳闡釋,推進“青春爲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主題宣傳,引導各民族青少年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深化新時代偉大成就和形勢政策教育,常態化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深化中華民族發展史教育,建強用活民族團結進步宣講“青騎兵”隊伍,充分發揮“青年講師團”、“紅領巾巡講團”作用,不斷增進各民族青少年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大力加強理想信念教育,面向各民族青少年常態化開展儀式教育、參觀尋訪、實踐體驗、崗位建功等活動,大力選樹宣傳可親可信可學的典型榜樣,引導各民族青少年進一步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心決心。
抓牢精神力量培育,在各民族青少年中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持續加強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拓展“我和我的家鄉”、“我和國旗合個影”、“紅領巾愛祖國”等主題活動內涵,引導各民族青少年從小培養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真摯感情。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宣傳教育、示範引領、實踐養成相統一,深化“強國復興有我”、“爭做新時代好隊員”等主題活動,引導各民族青少年不斷提高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大力實施青春賡續紅色血脈工程、青春傳承中華文脈工程,廣泛開展“青春中國節”系列品牌活動,引導各民族青少年瞭解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自覺延續文化基因。深化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開展“推普助力鄉村振興”社會實踐活動,發揮高校師生、青年志願者等羣體作用,爲民族地區提供高質量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服務,以語言相通促進心靈相通、命運相通。
搭建成長髮展平臺,廣泛動員各民族青少年投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紮實推動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落實見效,創新實施新時代“希望工程”,推出“夥伴計劃”、“千校萬崗”等服務項目,盡心竭力解決各民族青少年的急難愁盼,讓他們真切感受到黨的關愛就在身邊、關懷就在眼前。大力實施青年人才培養工作行動計劃,建立健全民族地區青年骨幹發現選拔、跟蹤培養、榮譽激勵、組織吸納相結合的工作鏈條,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可靠、素質過硬、能力突出、作風優良的青年人才隊伍,帶動更多優秀青年脫穎而出。系統構建促進民族地區青年成長髮展的服務體系,深化實施新時代青年崗位建功行動,豐富拓展“新時代青年先鋒”、“青年突擊隊”、“青年文明號”等“青”字號、“創”字頭品牌時代內涵,爲民族地區青年建功立業搭建廣闊舞臺。深化實施“美麗中國·青春行動”、“鄉村振興·青春篤行”等重點項目,持續推動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項目擴容提質,紮實推進共青團對口支援西藏、新疆工作,推動“三下鄉”、“青年實幹家計劃”等更多項目向民族地區傾斜,引導激勵廣大青年踊躍到民族地區紮根奉獻、綻放青春。
促進交往交流交融,深化拓展各民族青少年大團結大融合的實踐載體。大力實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豐富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實踐項目,深化青少年民族團結“百千萬”工程,常態化開展各民族青少年“書信手拉手”、“結對子”、“同心營”等系列融情交流活動,不斷擴大青少年參與規模和覆蓋面。發揮互聯網在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中的平臺作用,創新打造“石榴籽一家親”示範性主題團課、隊課,推動各民族青少年常態化開展線上“同上一堂課”、“同唱一首歌”等活動,讓各民族青少年密切情感聯繫、增進情感認同。深化“我在城市(農村)有個家”活動,廣泛開展家庭結對、婚戀交友、社會融入等服務,充分發揮青聯、青科協等方面作用,加強對各民族青少年的現代文明教育、科普教育,引導他們積極融入現代文明生活,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精神相依、團結奮進。
健全完善工作體系,切實服務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立足各民族青少年分佈流動特點,大力推進共青團和少先隊組織建設,進一步健全組織體系、創新組織形態、提升組織活力,積極探索把各民族青少年組織動員起來的有效路徑。健全完善共青團民族工作體系,在黨委統一領導下,加強共青團同宣傳、統戰、教育、民族工作等職能部門的密切協同,建立工作協調機制,強化團內資源跨層級、跨地域、跨領域配置和使用,形成共同推進的整體合力。圍繞青少年普遍關注的問題開展深入調研,及時準確掌握各民族青少年的思想狀況、發展水平、現實需求等,持續推出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等相關內容納入各級團幹部、少先隊輔導員等培訓體系,深化密切聯繫青年機制,開展民族地區團幹部專項培訓,引導團幹部不斷提升政治能力、理論素養和羣衆工作本領,成爲青少年民族工作的行家裡手。
來源:中國青年報